“房產交易領域更有明目張膽地把‘二選一’包裝成自愿……”上周末,58集團CEO、安居客董事會主席姚勁波“蹭熱點”舉報貝殼找房壟斷,并呼吁對其處罰40億元。
每隔一陣,58與貝殼之間就上演類似的戲碼。而這一次,恰逢58同城整合旗下房產板塊于“安居客”一身并赴港IPO之際。兩大平臺的業務愈發相似,競爭也更加白熱化。
平臺交戰緣起流量之爭
如果追溯58與貝殼之間的紛爭起源,要把日歷翻回到2018年1月24日。當時,貝殼找房還未成立,但北京鏈家與另外兩個房產中介組成聯盟“對抗”58:若58集團各類房源端口費不停止提價,就將所有房源全部下架。
58與鏈家本是合作關系。前者是房產信息網站,后者是房產中介。往常,鏈家經紀人會把房源掛在58集團旗下的各類網站上“叫賣”,并定期支付端口費。
此事后來雖化干戈為玉帛,但整整3個月后,鏈家已不再需要58——鏈家成立貝殼找房,同樣以平臺的模式集合其它中介。根據上個月貝殼公布的財報數據,截止到2020年底,貝殼平臺連接的經紀人數量超過49萬,連接的經紀門店數超過4.69萬家。
或許是預感到了這股壓力,姚勁波在貝殼成立一個多月后“攢”了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雖然字面上是為了真房源,但業內把這場誓約大會稱為“反貝殼聯盟”,貝殼也被批評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更有戲劇性的是隨后貝殼董事長左暉的一條朋友圈:“此時的北京,烏云密布。”而姚勁波則在下面留言:“相由心生啊,我看的是陽光明媚。”左暉則回復:“老兄慧眼,烏云中的確有陽光!不知為何下午突然打了一會兒雷,應該是又有人賭咒發誓了。”
“兩方矛盾的起因就是前端的流量之爭。”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分析,貝殼找房的誕生影響到了58一直以來的模式,如今二者都成了交易平臺,也將會有更多的碰撞。
新房市場恐成新戰場
4月8日,安居客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剛剛完成私有化、自美股退市后的58同城,把旗下的房產業務均整合在安居客身上,要從在線營銷服務提供商轉型為開放型房產信息交易服務平臺。
這次舉報也被認為有炒作之嫌。“在這個時間點上舉報貝殼壟斷,有借機炒作為安居客上市造勢的嫌疑。”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說。
拋開“炒作”不說,姚勁波所披露的“今年將作為挑戰者全面進入新房交易領域”,則為兩大房產平臺開辟了新戰場。根據安居客招股書,其收入來源主要為房地產中介、經紀人及開發商提供的在線營銷服務,還有新房銷售交易的傭金。
靠賣二手房起家的貝殼,正扭轉人們的這一看法。貝殼上市后的首份財報披露,去年貝殼的新房業務加速追趕存量房,雖然GTV(平臺總交易額)上還是存量房領先,但新房業務全年營收達到379億元,已經超越存量房的306億元。貝殼方面解釋,新房業務協同開發商營銷、去化能力日益突顯,由鏈家貢獻的新房交易GTV同比增長37.2%至2767億元,通過非鏈家連接門店和其他銷售渠道完成的新房交易GTV同比增長102.7%至1.11萬億元。
面對新房市場這塊大蛋糕,競爭加劇已在所難免。在柏文喜看來,58與貝殼在發展方向上有較大重合,未來在新房業務渠道上的競爭有加劇之勢。胡景暉也分析,從行業良性發展來看,貝殼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房地產行業壟斷是否存在?
58與貝殼均聲稱自己“最大”。安居客的招股書引述艾瑞咨詢的數據稱,按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量計算,其是中國最大的在線房產平臺;而貝殼在去年上市之際也宣稱,按照GTV來看,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
兩個“最大”之間的矛盾點,正是市場份額的爭奪。這也就不難理解姚勁波對貝殼“壟斷”的指責主要集中于一些新房項目的“獨家”房源,并附上疑似貝殼的協議文本。對此,貝殼找房回應,自創立起,貝殼堅持依法經營,完善合規體系,以科技驅動行業良性發展。不過,貝殼找房稍早前也因為在一些城市調漲傭金和新房交易中收取較高的渠道費而備受質疑。
其實,房地產行業壟斷行為也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問題。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曾直言,近幾年盛行的一二手聯動的新房銷售模式,存在個別經紀機構利用壟斷勢力抬高傭金的情況,部分新房市場高達5%至10%,少數樓盤甚至高達10%以上,扭曲了新房市場的正常運行。“貝殼是否存在壟斷行為需要監管部門調查和認定。”柏文喜認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在平臺型公司做大后都會或多或少存在,影響市場競爭秩序與行業進步。
業內也呼吁,二者持續3年的“口水仗”也該停停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各家企業都可以尋找到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之間‘口水仗’意義不大,企業應把精力放在經營上。”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