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
印發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
“雙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的通知
渝府辦發〔2023〕26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3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
(2023—2027年)
為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著力壯大高質量市場主體,服務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撐引領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所作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屆二次全會部署,以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根本,以構建全周期梯次培育體系為抓手,堅持企業主導和政府引導并重、數量增長和質量提升并舉、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并進,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大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6.7萬家。到2027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的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8萬家和8.6萬家(其中,中心城區分別超過7110家、46560家,主城新區分別超過4640家、29780家,“兩群”地區分別超過1060家、9720家);全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5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超過30家,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3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2%。
二、重點任務
(一)著力構建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引育體系。
1.孵化科技型企業。圍繞我市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布局,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支持各類人才依托孵化平臺、科創平臺、互聯網平臺等創辦科技型企業,鼓勵鏈主企業和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培育內部創業團隊、投資產業化項目、剝離業務等方式派生創辦科技型企業。對標科技型企業認定標準,支持各類企業集聚創新資源,加快成長為科技型企業。建立企業信息共享機制,將達標企業及時納入科技型企業發展體系。(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等)
2.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聚焦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立科技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每年選擇一批創新基礎好、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庫進行精準服務,推動成長期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支持科技型企業提升創新能級,加快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國資委、重慶市稅務局等)
3.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強化我市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優化招商投資促進舉措,發揮智博會、西洽會等平臺作用,加快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優化重點區域產業生態,打造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重大應用場景,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落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拓寬區域科技合作渠道,發揮平臺型企業、創新引領型機構優勢,積極招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牽頭單位:市招商投資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商務委、市國資委、市大數據發展局等)
4.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實施科技企業提升“十百千”工程,提質發展市場主體。建立上市激勵機制,推動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力爭每年上市企業10家。遴選100家高新技術骨干企業予以重點支持,推動其成為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支持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聚焦產業細分領域,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加快打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金融監管局等)
(二)加快提升企業“建平臺、強研發、促協同”能力。
5.支持企業建設創新平臺。引導科技企業組建研發中心、研究院等研發機構,推動企業研發機構提質擴面。支持有條件的科技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級創新平臺。大力推動科技領軍企業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提升在全國創新體系中的影響力和引領力。到2027年,依托科技企業重組(新建)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00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等)
6.鼓勵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引導科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強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組織實施汽車軟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大(重點)專項,突破一批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形成一批以高價值發明專利為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完善科技企業創新產品政府采購制度,依法加大裝備首臺套、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創新產品政府非招標采購力度,帶動企業技術研發及產品迭代升級。到2027年,全市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超過1000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市知識產權局等)
7.提升產業協同發展水平。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百億級企業,形成一批數字龍頭企業和智能制造品牌。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創新試驗區,培育面向未來產業的科技企業。積極引育平臺型企業、生態型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群發展。實施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行動,支持科技企業牽頭實施一批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國資委、市大數據發展局等)
(三)切實發揮科創載體綜合集聚作用。
8.推進科創核心承載區科技企業集群發展。推動西部(重慶)科學城與大學城深度融合,構建“原始創新—產業協同—產業落地”創新體系,促進集成電路、軟件服務、生物醫藥等領域科技企業集群發展。支持兩江協同創新區聚焦“科創+產業”,實施集結登峰計劃,圍繞先進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產業,構建明月湖產業創新和協同創新生態體系,推動科技企業集聚發展。促進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著力打造迎龍創新港,聚焦智能終端、大健康、節能環保等產業,引育科技企業。(牽頭單位:兩江新區管委會、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重慶經開區管委會)
9.推動園區引育壯大科技企業。將科技企業培育成效作為各類園區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推動高新區、經開區、工業園區等構建梯次型、全周期、長效化的科技企業成長體系。推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模式,健全畝產效益評價體系,完善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機制,開展科技企業創新積分制改革試點,打造園區“升級版”。圍繞集聚重大科創產業項目和高水平人才團隊,加快招引一批科技企業入駐。(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等)
10.提升高校院所創新創業效能。高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要把推進創新創業作為重要任務,強化政策措施,激勵科研人員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鼓勵成立由科研人員持股的科技型企業。加強培訓輔導,提升高校師生和科研人員創新創業能力,支持參加各類創新創業賽事活動。探索建立市與有條件的區域聯合資助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制,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在渝落戶。推動校企、院企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提高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成效。(牽頭單位:市教委;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等)
11.打造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優化孵化載體空間布局,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支持各區縣(自治縣)政府和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以下統稱區縣政府)打造規?;?、專業化、高質量孵化載體。加快建設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創新創業孵化社區和1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科技企業孵化園,提質壯大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大力發展大學科技園。到2027年,全市孵化載體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等)
(四)積極優化全社會創新創業生態。
12.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構建高效便捷的企業準入準營服務體系。支持科技企業牽頭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擇優認定為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強化國有企業創新導向的考核與激勵,提高研發費用視同利潤的比例。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優化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探索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開展“先投后股”和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對政府部門及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相關負責人在開展制度創新、企業引育、成果轉化、科技投融資等工作中未取得預期成效,但已履行誠信和勤勉盡責義務,且未牟取私利的,探索建立容錯免責機制。(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等)
13.提升科技服務能級。打造金鳳科創園、明月湖科創園、迎龍科創園等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強化研究開發、檢驗檢測認證、科技咨詢等專業服務,打造通用型、高水平科技服務公共平臺,鼓勵開放科創基地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加快建設企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服務平臺,為科技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到2027年,新增規模以上科技服務企業700家。(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發展局等)
14.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化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構建綜合性、專業化、全鏈條、貫通式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體系。著力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創建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升級建設全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信息服務網,持續實施科技成果進區縣行動,促進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大市場。發揮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作用,加快引育技術經紀人。到2027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300億元。(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教委等)
15.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大力培育高價值專利,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高價值發明專利全覆蓋。開通專利優先審查“綠色通道”,促進優勢產業快速獲得專利授權。推進“百校千項”專利轉化和知識產權“百億融資”,拓寬高價值專利價值實現渠道。注重知識產權司法與行政協同保護,強化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維權預警分析。到2027年,每億元研發投入高價值專利產出達到17件。(牽頭單位:市知識產權局;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工作協調機制,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召集人,市級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統籌推進“雙倍增”工作。市科技局牽頭抓好行動計劃實施,市級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推進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各區縣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制定實施方案,建立目標、工作、政策和評估體系,充分發揮園區、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孵化載體等作用,閉環落實目標任務。(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重慶市稅務局等,各區縣政府)
(二)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市、區縣兩級財政科技經費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增加市級引導區縣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優化區縣對科技企業的激勵機制,鼓勵區縣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獎勵。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激勵科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市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資金的70%以上用于支持科技企業牽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科學基金、科學捐贈等多元投入。(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各區縣政府)
(三)強化金融支撐。充分發揮政府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壯大科創培育基金規模。支持股權投資機構投資科技企業。鼓勵科技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實施私募基金投資獎勵,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探索認股權業務。用好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數字供應鏈產品等金融創新產品。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增信分險功能,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完善重慶產科金服務平臺功能,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牽頭單位:市金融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招商投資局、市知識產權局、人行重慶營管部、重慶銀保監局、重慶證監局等)
(四)優化資源配置。根據孵化科技企業的績效對孵化載體給予獎勵,支持高技術服務機構提供專業科技服務。加大重慶英才計劃等市級人才計劃對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揭榜招賢,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科技人才,集聚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對引進的青年博士、博士后人才,擇優給予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科技企業投資項目納入市級重大項目,加強新增建設用地保障。用好新型產業用地(M0)政策,提供低成本發展空間。(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等)
(五)注重監測評價。建立統計監測制度,構建科技企業數字化監測平臺,加強結構分析和精準畫像,實現整體智治。建立工作督查制度,有效推動工作落實。建立賽馬比拼機制,以創新報表、科技創新“五色圖”、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等方式,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生動局面。(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大數據發展局等)
(六)營造良好氛圍。統籌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加強科技創新政策解讀,及時總結推廣工作經驗,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培育發展工作的良好氛圍。積極宣傳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培育發展的典型案例,培育創新創業文化和企業家精神,激發科技人員和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熱情。
(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等,各區縣政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