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恒豐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發行新一期綠色金融債券,其中不乏百億規模級別。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銀行業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已經同比翻倍,且超越去年前十個月的總水平。
專家表示,銀行業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升溫,是受“雙碳”目標及相關政策指引,同時也是銀行金融機構自身加大優質綠色項目布局的結果。除了積極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信貸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成為目前銀行業信貸投放的熱點方向。
發行持續升溫
中信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該行2023年綠色金融債券(第二期)已于5月16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完畢,本期債券發行規模人民幣100億元,品種為3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票面利率為2.68%。
恒豐銀行也發布消息稱,2023年第一期綠色金融債券近日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發行規模75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83%,投資者認購踴躍。興業銀行2023年第一期綠色金融債券日前也在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發行規模達到270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77%,獲得2.5倍的超額認購。
據了解,上述債券募集資金投向的綠色產業項目涉及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多個領域。
今年以來,銀行業綠色金融債券發行繼續升溫。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商業銀行已經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833億元,在全市場綠色金融債券中占比超過57%。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發行規模已經超過去年前十個月的總水平,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5倍。
支持綠色行業發展
對于綠色金融債券發行火熱的原因,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近年來我國對綠色低碳發展愈發重視,對金融機構提出越來越多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在這一方向指引下,銀行機構資金端需要支持資產端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支持綠色行業發展,銀行機構需要為此去尋找更多資金來源。此外,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債券發行成本較低且發債期限相對較長,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籌集中長期資金,在成本上具有優勢。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綠色金融債券發行提速也反映出銀行金融機構在加大優質綠色項目布局,同時反映出銀行金融機構對綠色項目服務能力在提升。
據了解,除了發行綠色債券,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承銷綠色債券,也是近年來銀行業在綠色金融領域持續發力的重點。
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8.1個百分點。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年報數據發現,2022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綠色貸款規模均在萬億元級別。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綠色貸款年增速均超過50%。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綠色貸款增速也較為迅猛。
走差異化之路
“綠色金融有望成為下個十年銀行最重要的增量業務發展方向之一,綠色貸款或在十年后成為第一大信貸投向。”中金公司相關分析人士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十年綠色貸款復合增速在20%以上,年均新增約12萬億元;預計十年后新增貸款中綠色貸款占比或接近40%,超過基建貸款成為第一大投向;十年后,綠色貸款余額有望超過房地產貸款(包括按揭和對公),僅次于基建,約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4%。”
目前,多家銀行正在從多維度加速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在助力實體經濟綠色轉型的道路上不斷創新。例如,匯豐中國近期推出一項總額達300億元人民幣的綠色信貸基金,將在未來18個月內進行投放,通過兩個子基金分別支持中國內地企業的境內業務和跨境業務。境內業務子基金主要為企業提供符合中國人民銀行綠色貸款標準的各類金融產品,重點支持傳統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和新興綠色產業的發展,并為綠色低碳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傾斜。跨境業務子基金重點支持中國綠色產業“走出去”,為風光電等新能源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海外業務提供金融支持。
業內人士表示,在綠色金融方面,商業銀行應該發揮各自優勢,走差異化之路。大型商業銀行在給予大型綠色項目利率優惠、期限優惠等方面具備優勢;中小型銀行應錯位競爭,利用自身的地緣優勢加強與當地綠色項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下沉綠色民營項目客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