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雙碳”相關政策密切出臺。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首次明確減排具體目標;并從產業和行業層面提出具體實施路徑,明確了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等具體要求。
10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 提出“碳達峰十大行動”的重點任務,聚焦在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運等幾大重點領域,其中“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合理調控油氣消費”、“全面提升節能管理能力”、“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等措施對企業低碳發展方向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11月3日,COP26峰會上來自45個國家、資產共計價值130萬億美元的450多家世界最大銀行和養老基金宣布成立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旨在籌集數萬億美元資金,并為金融界和各金融機構領袖提供協調平臺,以建立全球凈零排放經濟體系并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聯盟將通過“增加公共投資”、“調動私人資金”、“將整個全球金融體系重新布局為’凈零’模式”三項行動,支持各經濟體實現碳中和目標。在全球努力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形勢下,未來上市企業將面臨報告其如何過渡實現凈零排放的計劃的強制要求。?
隨著“雙碳”政策加快出臺,企業迎來新契機的同時也面臨“雙碳”背景下如何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課題。
作為社會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參與者,企業必然是推動實現碳中和的中堅力量。在愈發激烈的低碳轉型浪潮下,企業應采取更加積極的態度,主動承擔起自身低碳減排任務,同時借此搭乘能源轉型“快車”,順勢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安永建議,首先企業要將“碳管理”納入日常的經營管理之中,讓低碳可持續發展從指標、報告層面,走向日常生產管理的方方面面,走向實際行動。在制度方面,將“碳管理”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由公司高層作為小組領導成員,對企業的低碳工作進行統一規劃,高站位推動綠色轉型;在管理方面,層層分解低碳戰略,將減排任務落實到各部門、各業務環節、各產品線,建立起全方面的“碳管理”體系,并將減排目標納入部門負責人考核體系,設置環境關鍵績效指標(Environment KPI,E-KPI),提高內部各運營環節減排積極性,保障“碳管理”有效實施;在資源配置方面,增加低碳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通過改進生產工藝路線、升級碳回收技術等手段主動減排,同時積極運用綠色金融工具,減輕企業資金運轉壓力。
其次,企業要避免進入“運動式減碳”誤區,不能一味地降碳導致企業發展停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中指出,必須統籌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兼顧應對氣候變化和保障民生。因此企業在履行環境保護責任時,要將減排方案與企業長期發展有序融合,避免粗放管理導致單純抑制供給和需求,例如禁用化石能源、降低企業產量,而是尋求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重、拉長產業鏈條等精益減碳措施,完成企業的順利綠色轉型,助力產業結構向高級化邁進。
第三,企業要發展培育低碳技術,實現“核心減排”,而不只是過度依賴植樹造林等碳抵消方式。由于森林種植面積和土地面積有限,我國可開發和利用的碳補償“額度”有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才是企業的重點。企業可選擇與研究機構、專家等開展合作,共同研究“核心減排”技術。在降低內部核心業務碳排放量的同時,還應加大碳捕集等“負排放”技術的研究,以降低企業的綠色溢價。技術是企業實現碳中和賽道上重要的一環,率先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將引領行業實現低碳與效益雙贏。如電力行業發展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發電技術,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等,鋼鐵、水泥等工業行業通過原料、燃料替代,深度拓展工業電氣化,利用工業余熱回收,大力發展CCUS技術等。
低碳發展需依靠“綠色發展模式”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是企業低碳發展題中應有之義,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秉持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創新綠色低碳技術,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未來,企業可從全供應鏈碳排管理、提高碳排放信息披露需求和綠色金融等方面發力,不斷修煉內功,提升自身能力,推動企業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
安永建議,企業碳排放管理向全供應鏈延伸。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香港交易所在《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的社會類關鍵績效中增加了對“供應鏈管理”的強制披露規定。這些政策與規定都傳遞出一個信號:未來企業的“碳管理”不應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要將目光放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上,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納入“碳管理”范圍,通過綠色采購、供應商黑白名單等綠色供應鏈管理措施,借助市場的力量推動上下游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開展更積極有效的環保節能減碳行動,從各個環節提升環境績效,減少全產業鏈污染物排放,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其次,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需求提高。《安永未來消費者指數》調查發現,60%消費者更愿意在業務透明度高的企業購買產品,50%消費者更愿意在主動披露產品對人類和地球影響的企業購買產品。目前將近一半部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未涵蓋碳排放相關信息,或披露數據的年份跨度、顆粒度仍較國際水平有一定差距。伴隨監管機構、股東、消費者對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情況的關注日益增加,企業未來應參考相關國際標準,建立符合政府或市場要求的信息披露制度,運用綜合報告理念回應市場的披露關注點,全面展示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數據,提高企業社會形象。
第三,綠色金融成為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我國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財政政策不斷優化,整體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涵蓋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寬。各試驗區的綠色金融事業部及專營機構增長迅速,綠色金融產品類型不斷豐富。蓬勃發展的綠色金融無疑將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綠色金融為企業的龐大發展資金需求提供保證,并將極大地提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使得企業轉型升級綜合成本最小化。另外企業可利用商業性金融共同投資綠色產業技術的突破性創新研究,共同促進新技術、新項目的產業化,實現企業可持續的更好發展。
面對“雙碳”目標下政策環境,企業如何下好“先手棋”?圍繞企業持續創新形成“綠色發展模式”,企業要依托“數智賦能”手段,提升內在能力實現綠色發展。企業通過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企業數據管理,促進企業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相互交融,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動力,從而實現企業節能減碳,提質增效的目標。
安永認為,“碳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將成為企業管理工具中重要的一塊拼圖,補齊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短板。安永踐行幫助企業用戶實現綠色轉型的承諾,推出“安永企業碳管理套件”。安永企業碳管理套件旨在發揮低碳轉型“指南針”作用,依托“數智賦能”,幫助企業規劃長期價值目標、綜合評價碳項目投資回報、優化減排實施策略以及合理匹配綠色金融工具,通過提供一站式、全場景的“碳管理”服務,幫助企業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從報表與指標延伸到決策與行動,讓企業“碳管理”變得可視、易懂、可行、有用。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