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天咱們就聊一聊位于西子湖畔的百年老字號——知味觀。提起知味觀,杭州人都不會陌生,這塊取自“欲知我味、觀料便知”的亮閃閃的匾牌,已經懸掛了一百多年。
1913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為了填飽肚子,紹興人孫翼齋與同鄉義阿二結伴到杭州做生意。當時杭州湖濱仁和路一帶因為新建了馬路和臨湖公園,成為了繁華的新市場,二人就在公園附近擺了一個餛飩攤,主營餛飩和湯團,不過開業后生意一直比較冷清,雖然想盡辦法,仍然不見有大的起色。
知味觀糕點
很快到了第二年,眼見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義阿二決定回鄉另謀生路,餛飩攤由孫翼齋一人經營。“我做的點心貨真價實,為什么光顧的人這么少呢”,為了弄清楚原因,孫翼齋嘗遍了周邊的點心攤,卻發現并沒有一家比自己做的味道好。
“既然不是味道的問題,那我就再想想別的辦法”,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的孫翼齋,想起隋朝時有一個叫做杜濟的人,善于烹飪調味,他做出的食物味道出眾,吃過的人會像上癮一樣,對他的菜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我也能做出讓人記住的好味道,那么還愁沒有顧客嗎”,深受啟發的孫翼齋重新改良調整了配方,這下,餛飩和湯團的味道完全不同了。
緊接著,為了吸引食客,孫翼齋又從《禮記·中庸》中選了“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這句話,經過重新加工,改成了“欲知我味,觀料便知”八個大字,提筆寫于紅紙上,貼在了自己的餛飩攤前。
沒想到,此舉果然奏效,不少路人紛紛到攤前圍觀,好奇孫翼齋到底有什么新花樣,當他們看到小攤整潔衛生,湯團和餛飩又用料新鮮、制作精細后,都掏出錢來買上一碗品嘗,因為用料實在又味道出眾,很快就積累了不少的回頭客。
沒過多久,小有積蓄的孫翼齋便在小攤旁邊租了一間店面,雇了伙計,又增加了點心樣式,開啟了小飲食店。生意興隆了,店卻還沒有名字,不少老主顧都讓孫翼齋給店取個名字,靈機一動之下,他便從“欲知我味,觀料便知”這八個大字中取下“知”、“味”、“觀”三個字組成店招,自此,“知味觀”正式得名。
1929 年,孫翼齋加租了店面,增雇了十多名伙計,開始擴大經營。在店堂內靠墻的一側,砌起了一長排爐灶,現做現賣,讓食客親眼看到烹飪的全過程。隨著1929 年杭州西湖博覽會的開幕,杭州餐飲業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已經在杭州飯館中舉足輕重的知味觀,更是聲名遠播,每天都有不少外地食客慕名而來。
極好故鄉口味的魯迅非常喜愛知味觀的菜肴,還經常在此設宴請客。據《魯迅日記》記載,從1932年7月至1934年5月,魯迅先生曾九次在該店訂座,設宴招待日本朋友內山君、伊藤、小島、鐮田漢其夫人以及吉田、高橋、高山等十幾批日本朋友,請他們品嘗西湖的美味佳肴。
可惜,好景不長。1937 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杭州淪陷,為了躲避戰亂,孫翼齋只好將知味觀暫停營業,回鄉避難。沒想到他走后,不少心懷不軌的商人都想將他的店鋪據為己有,借用“知味觀”的名號來謀財路。眼見著自己辛苦打拼多年的基業就要被人白白占去,孫翼齋心有不甘,于 1939 年重返杭州,將知味觀修整后重新開業,在原先主營杭州名小吃的基礎上,又新增杭州名菜,老店新開,生意比之前還要興隆。
知味觀名菜
知味觀在發展過程中一直秉承著“遵守傳統菜肴為原則,不斷吸取各地飲食之精華”,在八十年代中首次推出了“壽星宴”,主要是針對九旬老人,可以免費提供家宴。這個消息剛一出來,整個杭州城都被轟動了,在老百姓心目中“知味觀”是一家良心企業,能夠為百姓謀福利,在隨后的發展中,知味觀先后又向社會推出了各種套餐宴,甚至還為老革命家門免費提供宴席。在名廚的主理之下,八大菜系各領風騷,名菜層出不窮,如“雞汁銀雪魚”、“干菜鴨子”、“武林熬鴨”、“蟹黃魚絲”、“龍鳳雙會”、“辣子羊腿”、“蟹黃橄欖魚”、“一品海鮮盅”等精美菜點。真所謂“此味只應天上有,緣何為我落人間”。知味觀名聲大噪后,成為杭州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知味觀月餅
由于老字號知味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知味觀生產的月餅在杭州也是家喻戶曉,深受消費者喜愛,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月餅品牌之一;每年中秋,知味觀月餅都會走進千家萬戶,帶給人們驚喜。
在2013年中國飯店協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飯店文化節”上,知味觀月餅被評為“中國十大名餅”,受到全國性行業協會的肯定。知味觀堅持每年將各批次月餅原料送到國家水產品及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權威部門進行檢測,合格后再投入生產。知味觀使用從國外引進的全自動月餅生產線,從投料、包制、成型、排盤到烘培、過涼均為自動化生產,在減少交叉污染的同時,也保證了月餅的好品質。
為了向顧客獻上更多的好口味月餅,知味觀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研發能力,不斷推出新產品:杭幫月餅、滇式云腿月餅、桃山皮月餅、法式月餅、蛋黃酥、金腿五仁廣式月餅和東坡蛋黃酥……,使“口味獨到、工藝創新、品種豐富”成為了知味觀月餅的一大特色,也讓它成為了中秋送禮的上好選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