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老字號產業創新發展亟待破題路徑和方法論,特別在經歷疫情之后,相比新興品牌和行業,老字號究竟該傳承什么?發展什么?做到什么?是按部就班,在“老”上做文章,還是總結在線新經濟的場域經驗,拓展年輕力消費客群的受眾基數,一系列話題也在滬蘇兩地專家的線上討論中,得到了更多實操經驗和啟發。日前,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舉辦了數字時代下的老字號產業創新發展——“守滬同行共盼復蘇”滬蘇老字號創新論壇,就相關議題展開了系統性思考。
此次論壇為華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學術系列活動之一,由蘇州市姑蘇區科技鎮長團、蘇州市商務局、蘇州市姑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市姑蘇區經濟和科技局、蘇州市老字號協會以及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聯合舉辦。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官方微信視頻號上進行全程直播,觀看量達到千余。專家、學者們就后疫情時代老字號企業的創新與戰略轉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希望共同為蘇州姑蘇區內具有一定影響力、渴望尋求突破的老字號品牌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實現蘇滬兩地老字號品牌協同交流的對話。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閆愛賓分享了老字號與老城區的共生現象,從城市更新視域介紹了商業業態下的老字號聚集區域應該如何破題。他以淮海中路的老字號聚集區為案例,從產業策略上進行“針灸”,從空間策略上進行“理脈”,繪制了“國潮文化時尚生活社區”的邏輯地圖,并以多個實操案例來實證理論的價值,達到知行合一。
中國廣告學術發展終身貢獻人物唐仁承從品牌角度提出老字號要知己知彼,知勢知情,揚長避短。他提出“認清缺點、修正缺點”是老字號的使命,也是最精準的創新,還提出老字號應該洞察秋毫,借力發力,集中資源聚焦關心點,通過多重手段進行全媒體的投入傳播。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傅蓉蓉以蘇州非遺緙絲技藝與老字號雙妹的合作為案例,從行業背景、視覺語義、品牌故事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非遺+品牌+傳播”的價值。流程是在緙絲技藝和雙妹品牌之間建立聯想點,進一步分析可行性,再經過實踐驗證,同時制定相應的傳播策略。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國華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矩陣式剖析,指出老字號品牌缺乏橫向傳播的困境。通過將四個老字號品牌的發展現狀與消費者密度粘度的矩陣進行對號入座,來提出針對性的四種傳播策略。
老字號數字電商運營專家張晶瑩從品牌營銷視角將老字號“觸電”的全流程進行了細致分析,無論是針對老字號的消費者洞察還是攻守兼備的電商、媒體運營策略,既深度解剖核心案例,又點評背后的操作邏輯,為老字號企業提供了具有落地性的方案提綱。
記者了解到,這場學術討論也在更多層面迎來了強強聯手和方法落地,目前,華東理工大學作為致力于推動老字號產教融合的軸心,正逐步建立起上海和蘇州老字號傳承創新的陣地,與來自蘇州的采芝齋、乾生元、雷允上、恒孚銀樓、金蝙蝠紅木家具、李良濟、仁昌順、老萬年、刺繡研究所等老字號品牌深度合作,并積極發揮人才、資源等多方面優勢,將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融入滬蘇老字號企業的發展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