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自上而下”的核心目標。當前各行業都在積極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但這一目標實現最根本的著力點和抓手在實體經濟,尤其是產業集群效應高、產業體系完整、品牌邁向全球化的電子信息制造產業,更是作為優勢產業被寄予厚望。
在新形勢下,電子信息產業應該如何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精準發力?考驗的是領軍企業探索和踐行新模式的智慧。透過日前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柳江在《四川日報》圓桌訪談時的解答,可以厘清長虹圍繞產業鏈的創新和新產業業態重構的思路與方向,看到長虹下一步精準發力點以及相關路徑和手段,進而挖掘企業迸發的新活力和新動能。
立足聚鏈起勢對外賦能,實現精準發力
目前,我國是全球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第一大國。電子信息產業因為起步早、成熟度高,產業鏈體系也相對完善。不過,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組,從而引發產業鏈外移以及制造業配套能力受損的風險,給傳統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巨大壓力。此時,長虹選擇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精準發力”放在產業鏈上。
長虹新掌舵者柳江表示,長虹的精準發力既聚焦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者的思路主要是依托已建成的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等在內的100個創新平臺,以及與國內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頭部企業戰略合作,持續推進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后者則在關鍵技術與“卡脖子”技術上做文章,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產業技術,更好賦能長虹主業與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
長虹的誕生和崛起,皆因服務國家戰略。柳江表示:走過半個多世紀,長虹一直將產業和技術的布局緊扣國家戰略,為國家解決全產業鏈關鍵共性和“卡脖子”技術貢獻長虹力量,有效服務并保障國家產業鏈與供應鏈安全,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聚焦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同向發力,正是長虹推進新型工業化、助力行業生態鏈建設的一個方面。與此同時,長虹還積極鍛長板補短板,鞏固產業體系優勢:發揮“鏈主”作用,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發揮依托技術和制造優勢,不斷強化產品“技術標簽”;補齊渠道、品牌等短板,建立健全優化線上線下渠道,提升品牌美譽度。
柳江介紹,下一步長虹還將積極發揮產業鏈經濟、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推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賦能四川中小企業,助力四川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
在制造業“提質倍增”的大目標下,長虹勾勒的正是創新引領、龍頭帶動、成鏈集群、協同融合的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從更深層次意義上說,誕生于1958年的國企長虹,不僅僅助力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四川首個營業收入過萬億級的產業,更是將產業和技術的布局緊扣國家戰略,為“卡脖子”技術、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貢獻長虹力量。
優勢產業與新興產業共融,做大新業態
今年以來,在國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總體擘畫下,各地、各產業在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之外,還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支柱產業。長虹也不例外,在做強電子信息主業的基礎上,還在積極打破產業邊界,做大新興產業,并積極布局新賽道。
柳江在訪談中首次對外勾勒出長虹的產業新格局:一是,做強主業上,發揮主業原有的制造、技術等優勢,提升產品力與服務力,以用戶場景需求為導向,倒逼研發能力建設和研發實效提升;二是,做大新興產業上,結合企業現有產業鏈等資源優勢與市場需求,做大半導體、計算等新興產業,創造高質量發展新空間;三是,積極布局新賽道,比如瞄準康復養老,布局康養護理機器人與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新領域。
目前,在主業智能家電方面,長虹推進“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以用戶場景需求為導向,倒逼研發能力建設和研發實效提升。同時,在新興產業方面,做大半導體、計算等新興產業,目前長虹在5G、工業互聯網、軌道交通電源、數據存儲、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等領域,已推進10項“卡脖子”技術和19項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并以科技創新能力賦能新興產業。
此外,長虹將新能源領域也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并完成從材料研發、產品制造、智能裝備到回收利用一體化戰略布局,還在電源系統、電池材料、電池裝備等產業鏈核心技術能力的孵化培育展開。柳江介紹,“長虹已經啟動城市級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首批超級充電示范站已陸續投運。”
千帆競發浪潮涌,百舸爭流正逢時。在推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道路中,長虹的未來之路走地堅定且從容。面向未來,在鞏固延伸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長虹模式”下,也將引領中國制造產業釋放出更大的潛力和更加奪目的光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