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首屆職業技能大賽看技能人才培養
新華社青島6月17日電?題:用技藝詮釋工匠精神、用政策保障人才成長——從山東首屆職業技能大賽看技能人才培養
新華社記者邵魯文
第一屆山東省職業技能大賽電工賽項中選手正在進行實操。新華社記者 邵魯文 攝
設置89個賽項、參賽選手達1393名、裁判人員1378名……16日至18日在山東青島舉行的第一屆山東省職業技能大賽,是山東規模最大、項目最多的職業技能綜合性賽事。記者17日走進比賽現場看到,參賽選手紛紛亮出絕技,切磋技藝。同時,得益于近年來山東一系列政策支持,技能人才的成長路徑正變得越來越寬。
參賽人員精湛技藝展現工匠本色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潘文勇介紹,山東是技能人才大省,全省高技能人才數量超過379萬人。為營造崇技尚能的社會氛圍,給技能人才提供交流平臺,山東舉辦首屆職業技能大賽。
記者在大賽現場看到,電氣裝置、裝配鉗工、重型車輛維修等傳統技工領域賽項競爭激烈,每位選手都針對比賽設置的題目絞盡腦汁,一旦有了思路,就馬不停蹄動手操作起來。
青島市技師學院數字網絡技術學院2019級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學生于平灝,是此次大賽電子技術賽項的參賽選手。他告訴記者:“比賽既考察選手的電路設計能力,也檢驗選手的電子線路安裝與調試實操水平,對個人技能提升幫助很大。”
“技能大賽既考驗選手的熟練度也要求操作有較高的精細度,此外,對于外語、各類工業軟件使用等都有較高要求。”山東省職業技能大賽執委會技術和賽務工作組組長姚明芳說,這就讓每位選手在比賽中精益求精,展現工匠本色。
新領域、新產業、新技術融入大賽項目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傳統的技工類比賽項目,還有很多賽項見不到電焊槍、鋸、螺絲刀等工具,也看不到數控機床等傳統加工設備,而主要靠選手操作機器人,或在電腦前進行編程、設計來“決出高下”。這些賽項包括機器人系統集成、工業設計技術、網絡系統管理、數字建造等。
大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山東此次職業技能大賽聚焦服務產業發展,在賽項設置上充分考慮了工業4.0、移動機器人、云計算、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等新興產業,將相關技術充分融入比賽中。
山東職業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賽項裁判、青島市技師學院工業機器人教研室主任陳建鑫說,當前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只局限在生產一線,正在向能夠對設備進行編程、調試、維護等復合型方向發展。能在此次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絕不僅是一線工人,完全可以在工廠擔任設備調試工程師的角色,今后還可以向電氣工程師方向發展,實現從工人到工匠,再到工程師的轉變。
山東技師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教師蘇子民,此次帶學生來參加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的比賽。他表示:“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是制造業企業技改的大趨勢,機器人操作與編程、工業軟件應用等領域的人才需求會大幅增加,通過比賽能讓更多選手提升技能水平。”
打通上升路徑確保“行行出狀元”
第一屆山東省職業技能大賽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中選手正在進行實操。新華社記者邵魯文 攝
職業技能大賽的參賽者,絕大多數是技工院校的在校學生,或者在工廠生產一線工作的技術工人,如何確保這部分群體今后持續進步,尤其是打通成長路徑,記者在比賽現場采訪了山東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讓技術工人有奔頭、長本事、得實惠三方面,山東正不斷完善保障政策,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成才創造條件、提供平臺。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龍說,為解決長期以來技能人才發展渠道窄的問題,山東抓住人才評價這個“牛鼻子”,深化高技能人才與技術人才“貫通互評”,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直接橫向申報相應層次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目前,貫通互評領域覆蓋農業、工藝美術等8個職稱系列。
此外,山東還將長期以來由政府主導的技能人才評價向企業自主轉變,建立起誰使用、誰評價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目前已累計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67.5萬本。“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充分尊重了企業的主體作用,讓企業可以根據實際,結合員工在崗位一線創造的業績、成果等綜合評價職工。”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張濤說,“此次山東職業技能大賽,既為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藝提供了舞臺,也為壯大山東技能人才隊伍提供了契機。人社部門將持續深化技能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