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中專學生在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學習鉗工技能。 (學校供圖)
太倉中專學生在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學習鉗工技能。 (學校供圖)
蘇州是崇文重教、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長三角先進制造業集聚的重要中心城市。面向“十四五”,蘇州職教系統正在加快建設根植江南文化、賦能蘇州制造、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一流職業教育,面向蘇錫常、服務長三角,聚力“一體化”設計,聚集“高精尖”產業,聚焦“高質量”發展,努力培育新時代蘇式職教的品牌樣板,為全國城市群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探索新路徑。
聚力“一體化”設計
形成區域統籌發展新格局
建設示范引領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格局是蘇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為此,蘇州正在整體構建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一體化招生改革,形成長三角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一體化聯動發展新格局。
在構建示范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方面,成立了部省共建蘇錫常都市圈項目蘇州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按照“信息共通、資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原則,落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職業教育一體化建設方案》,統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和教學標準,實現區內學分互認、學生跨校選課、學習成果互通互認,構建一體化發展機制。
在深化示范區職業教育一體化招生改革方面,加強了長三角地區協作,擴大示范區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落實中高職貫通培養計劃。在2020年首次跨省招生基礎上,蘇州市吳江區與上海市青浦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區三地教育局共同改進招生工作,形成一體化招生工作意見,三地六校共拿出20個專業255個學位跨省招生,并實施中高職貫通培養。
在推進滬蘇職業教育一體化聯動發展方面,在嘉(嘉定)昆(昆山)太(太倉)協同創新核心圈內構筑優勢專業布局動態調整機制、師生互訪機制、設備共享機制和校企合作聯動機制,太倉聯合企業攜手華東師大探索產業人才貫通培養、跨區域培養試點項目。常熟經開區、常熟濱江職校、喜馬拉雅公司共建“政校企”合作模式,推進常熟濱江職校與上海石化工業學校合作項目。蘇州市職業大學與上海華夏經濟發展研究院簽約共建,實現教育資源、產業資源和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優勢相融。
聚集“高精尖”產業
樹立產教深度融合新標桿
蘇州因產業而興,因制造而榮,聚集了16萬家制造業企業,2020年GDP總值突破2萬億元,位列中國制造業第一方陣。蘇州發揮職業教育推動經濟發展新引擎作用,定向發力,深度賦能“蘇州制造”產業需求。
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匯聚多方行政力量,頒布實施省內首個校企合作規范性文件《蘇州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出臺《關于推進蘇州市職業院校企業學院建設的意見》《關于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意見》等,實現跨系統和跨部門制度協同,引導和規范校企合作行為,對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型制造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予以優先支持,對成績突出的合作企業,在技術改造、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上予以扶持。
以職教集團、企業學院、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融合聯合體四大載體為依托,積極搭建產教融合平臺。職業院校牽頭成立18個職教集團,共筑校企“命運共同體”。開展企業學院建設,形成校級“戰略合作型”、院系“伙伴合作型”和專業“技術合作型”三級企業學院建設機制,已遴選三批38個市級優秀企業學院。積極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獲批1家國家級和47家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與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對接蘇州千億級產業集群,構建高端裝備制造、高端紡織、核心信息技術和汽車及零部件4個產教融合聯合體。
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要領域和新興產業,初步形成了基于創新實踐基地、研發中心、融合發展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的“產學研創”協同育人模式。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基于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理念成立的蘇州智能制造融合發展中心,總投入1.7億元,占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匯集了蘇州10大板塊68家先進智能制造企業的示范典型,整合了22所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實踐路徑,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智能制造職業體驗架構,成為全市職業院校的教學實踐基地、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和校企產融對接的綜合服務中心,樹立了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新標桿。
聚焦“高質量”發展
打造技術技能人才新高地
共建“強富美高”新蘇州,打造職教新高地,對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蘇州優化學校布局結構,注重專業集群式發展,挖掘江南文化基因,培育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布局東區西園結構,實現人才與技術的集成供給。“東區”是以培養本科及研究生人才為主的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西園”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蘇州國際教育園,入駐了13所職業院校,涵蓋了本科、專科、中職以及終身教育、職業培訓等的多種辦學層次和類型,在校師生近10萬人。目前,在蘇州城市兩翼已初步建成技術創新與教育教學有機互動的新城區,以技術創新反哺教學,成為蘇州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創新源、技術源和人才源。
統籌專業集群發展,首創職業教育地方標準。蘇州職業院校緊密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集群,開展專業群建設。目前15個大類專業覆蓋了全市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服務業,建成省現代化專業群53個,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高度吻合。在全國率先制定《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建設規范》等地方標準,以標準化建設引領職業教育品牌建設和推廣。
挖掘江南文化基因,培育文化藝術技能人才。傳承江南文化,賦予職業教育更多歷史人文內涵,支持地區“老字號”品牌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開發建設評彈、茶藝、緙絲、御窯金磚制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傳承中心。依托絲綢、蘇繡、核雕等特色產品、傳統工藝,擴大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在促進人文交流的同時,加快培養適應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掌握國際通用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依托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建設項目,蘇州將大力發展辦學條件優良、產教深度融合、體系構建完備、支撐終身教育、服務能力突出、群眾高度認可的現代蘇式職教,發揮蘇錫常都市圈的頭雁作用,建成蘇州特色、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產教融合機制改革先行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示范區、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職業教育樣板區。
(作者系中共蘇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蘇州市教育局局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