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名城屯溪隆阜老街的歷史文化蘊含有哪些靚點,人們立即就會說,屯溪隆阜:世界文化名人戴震戴東原故里。是的,三百年前誕生在隆阜的戴東原,是清中葉給十九世紀的中國送來啟蒙曙光的一顆耀眼的明星。戴震是名城屯溪隆阜老街歷史文化的最大靚點。比較而言,隆阜老街第二個大靚點,則是它在我市的中心城區,竟然還比較完好地原生態保留著大大小小十一處徽商古碼頭,樹仁里埠頭、中橋埠頭、后底溪埠頭等等。隆阜老街橫江邊近年經過整治恢復后,徽商古碼頭白鷺云集,風光秀麗,游人接踵,已成為內外游客心儀的打卡地。而我這里想著重說的是:隆阜老街歷史文化的第三個大靚點:隆阜教育。
你別看隆阜比不了西遞、宏村,但它在我國的教育發展史上,可是有它特別燦爛的一頁篇章的哦。
首先,隆阜出了戴震這位了不得的大教育家。大家知道,千年隆阜歷史上徽商發達,文風昌盛,民間崇文重教,自古至少有曹福高私塾、呂培基私塾、蒙子林私塾、戴東原家族的“游藝塾”等多所私塾學校。到了清末民初,這里更是興學成風,辦職業學堂、辦小學、辦中學、辦師范、辦掃盲班、辦報紙,隆阜老街上下前后竟有12所中、小學堂。文風馥郁帶來了科舉和教育的輝煌,隆阜老街歷代名人輩出。據史志記載,隆阜共有41位(包括寄籍外地的)進士和舉人,在屯溪周邊村鎮聲名遠播。祖籍隆阜的清代狀元戴衢亨故事傳奇,江西“西江四戴”一門四進士(戴衢亨及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與浙江湖州“歸安五戴”一門五進士(戴永椿、戴文燈、戴璐、戴鼎恆祖、父、子、孫相繼蟬聯“四世進士”,與先世康熙進士戴紱,合稱“歸安五戴”)都祖籍隆阜。而“家極貧,無以為業”的戴震,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自學成才,雖沒有學歷,卻成了哲學、天文、地理、算學、生物、語言文字、音韻訓詁樣樣上手的百科全書式大學者。他在私塾,那著名的“難師之對”,學而敢疑,被梁啟超稱之為代表了“清學精神”的全部。他在不疏園當家庭教師,“從識字始”的教導,言簡意賅。他的“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必有漸”名言,直破鑿空言理。戴震主張“解蔽”、尋求而獲十分之見,“但宜推求,勿為株守”,“凡事歷而后知,履而后難”,求真求是,“修辭立誠,以俟后學”。戴震認為“守一說之確者,終身不易乃是”。他還說:“大國手門下不出大國手,二國手、三國手門下教得出大國手”。一本《戴震文集》,六本《戴震全集》(黃山學院葉光立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國家八五重點圖書)處處可見戴震這位大教育家的豐富的閃光的教育思想,戴震的治學、教學和教育智慧,成為中華教育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
清末民初的隆阜教育還浸透了陶行知、江彤侯、洪范五、胡晉接、方新、程仲沂、程管侯、胡述五等等一大批當時徽州著名教育家的心血。他們為了在戴東原故里創辦新式學校“安徽省立第四女子中學”,那可是全力以赴。陶行知費心盡力聘來了才女陳學昭、北大第一屆9名女生之一的徽州歙縣人程若勤等名師,還特意將朋友所贈的一塊長城磚轉贈給隆阜四女中。陶行知熱切地希望:“教育是共和國的保障。我們四女師既得萬里長城之磚,自能在造就人才保障共和的路途上進行了。”“我們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強的人民趕緊的培育起來,使他們個個讀書明理,并感為國鞠躬盡瘁。”程仲沂等在那種年代,為辦好這所新學,嘔心瀝血。正是有這些愛鄉愛國的教育家們傾心扶植,隆阜老街清末民初的教育成為在國內讓人矚目的靚點。黃炎培1914年親來隆阜東原故里考察,并為東原故居題字。
黃炎培先生手跡
在黃山炎培職業學校校園內隆阜四女師宿舍
現存四女師校園羅漢松現存
隆阜老街清末民初教育的第三個特點是比較“新潮”。正如胡適所言:“我們徽州人在文化上和教育上,每能得一個時代的風氣之先。”舊時隆阜老街流傳有這樣的民諺:“聽雷下雨,聞風而動”。是說千年隆阜歷史悠久,但對歷史新潮一直都很敏銳,追趕時代腳步的聲音不絕于耳。在這里,1922年就辦起了新式的“安徽省立第四女子中學”,意在解放婦女,喚起女姓“一種勇往直前改造社會的精神”。在陶行知平民教育、社會教育思想指導下,四女中還在隆阜老街開辦平民夜校,讀書的平民學生一度達到2500多人,學校與社會結合,隆阜平民教育出現了新氣象。當時隆阜就有一位69歲的老太太也欣然前來接受掃盲教育。得知此事,陶行知非常高興,專門寫信,熱忱鼓勵四女師的教員們干得好,是“叫不識字的隆阜變成識字的隆阜,叫黑暗的隆阜在一定的時期內大放光明。”隆阜戴氏在推動新潮教育上也是功不可沒。1924年,在紀念戴震生日200周年之際,陶知行、胡適、梁啟超、范源濂、許世英、蔣夢麟等首先發起,隆阜戴震族裔戴英、戴繩武、戴龍蓀等積極努力,在老街上辦起了“戴氏私立東原圖書館”,讓百姓讀書看報,首開風氣,向社會平民宣傳普及文化教育。戴英還在隆阜辦起了徽州第一所農技學校。
總之,我們來隆阜老街體味這里厚重的徽州文化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隆阜教育”這一重大靚點,我們都要認真地細細品味陶夫子給隆阜送長城磚的深意:教育,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石!教育,是美麗徽州的未來。我們今天著力保護徽州文化歷史遺產,傳承弘揚徽州文化,歷史上“徽州教育”中的許多精華特別值得我們珍視!
1923年陶行知贈隆阜四女師的長城磚(圖片來自網絡)
(2022年7月8日于屯溪寶徽堂)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