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熱浪和復工的人潮是一起涌上街頭的,面對疫情和復雜國際形勢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多人被焦慮裹挾著前進。
各行各業的大小企業,面臨很多的挑戰,交通運輸、原料供應、上下游協作,處處都是考驗。看似回歸正軌的職工們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共識:從寒冬中完全復蘇,需要時間。
但越是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人性的溫暖就越彌足珍貴。疫情可以改變人們的物理距離,但卻把企業與員工的心栓得更緊更實。今年以來,我們看到了太多企業與員工互相堅守,共克時艱的動人故事。
趙丹是佳木斯骨科醫院最老的員工,早在醫院還沒有改制前,她就是這里的護士,一個月10個夜班的日子,她做了23年。
今年3月末,疫情又一次打破了當地的平靜,湯原縣醫護人員力量不足,萬分危急時刻,佳木斯骨科醫院接到支援任務,已成為護理部主任的趙丹臨危受命,從接到任務,到20人援疫隊伍的集結完畢,僅僅用了2小時。
醫院一早也為馳援隊伍準備好紅色沖鋒衣、充裕的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凌晨四點,整個城市還沉浸在朦朧的月色中,紅色的身影已經在夜里穿梭。
短暫的出征儀式上有掌聲、有贊歌,但當人們談論著醫護人員如何勇敢時,作為“老大姐”的趙丹心里卻倍感沉重。“隊伍里醫護人員有的20多歲,有的40多歲,不是父母的孩子,就是孩子的父母。脫下防護服,也都只是普通人。我當時心里的信念是怎么帶人走的,就要怎么把人帶回來”,她回憶。
佳木斯骨科醫院護理部主任趙丹與支援湯原縣的醫護人員
在湯原縣援疫的一個月,失眠是常態。從喝水到消毒,趙丹每天都事無巨細地叮囑著20位援疫醫護人員,她知道在彼時的環境里,每一個人的任何一瞬間,都會有無數種可能發生。直到抗疫結束,全隊完成14天隔離期,看著全員陰性的核酸檢測表,她心里的石頭才落下來,“醫生也好,護士也好,首先也是一份職業,要救死扶傷,也要讓自己安身立命”,趙丹說。
采訪的過程中,有一個暖心的細節,談及后輩,趙丹常常稱他們為“孩子”。在這次馳援歸來后的一周,就是國際護士節,對于送孩子們什么禮物,趙丹早早就有了心里打算,23年間醫院模樣大變,可高緯度的冬天依然像23年前一樣又冷又漫長,一年12個月,有8個月都是秋冬。
佳木斯骨科醫院的夜班是從下午4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作為護士半夜取藥,上樓下樓,帶回來一身寒氣,于是還在隔離期間的趙丹,就和同事一起,為全院的醫護人員定制了一批針織開衫。從十幾個樣品中選出最暖和的,黑色為底,紅白兩色鑲邊,寬寬大大,方便套在護士服外面。
毛衣的領標上有兩行特別的字是她擬寫的:青春與白衣相伴,歲月與燕尾同行。這是她對后輩們的叮囑,也是自己的真實寫照。
很快針織衫就成為護士們值夜班的標配,深夜里趙丹向護士站走去,此時的住院部寂靜,偌大的走廊里,只有護士站亮著燈,她遠遠地望見年輕的護士從病房走出,輕輕帶上門,將手揣進針織衫的衣兜,那一瞬間趙丹臉上蕩漾起舒心的笑容,“我希望能夠讓每天照顧病人的‘孩子們’也感受到被照顧”。
中東地區是海馬汽車重要的海外市場,疫情發生前,中東長期駐扎著20多位海馬汽車的中方員工,2020年以來,海馬汽車將這個數字縮減到4人左右。
“外派員工要承受疫情風險”,海馬汽車技術工程部長王大法的心里總是壓著一桿重重的“秤”,只能是謹慎、謹慎、再謹慎。
在海馬汽車外派員工的行李中,有著足夠的抗原試劑盒,公司要求他們每48小時就要自測一次,合作方的工作人員每周也都會進行核酸檢測。“在中東,公司是有公車安排的,為了降低感染的幾率,疫情期間公司規定不允許外派員工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通勤都由自家的海馬汽車承擔。同時,也與當地的醫療機構提前溝通好了應急預案。”王大法說。
海馬汽車技術工程部長王大法
當然,即便做好了各項防備措施,與國內迥異的生活環境還是會讓外派員工不時會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在精準的核酸結果得出之前,王大法的心都懸在半空。中國與中東有5個小時時差,焦灼的等待有時發生在深夜。“每次我們收到‘陰性’的員工核酸報告后,總部的同事們才敢安心入睡。”
海馬汽車對員工的照顧,不僅僅體現在基本的疫情防護上,身處異鄉,衣食住行的每一個細節都牽動著總部同事們的心。
海馬汽車外派員工
中東氣候極其干燥,北回歸線從中部穿過,仿佛一座無形的火焰山橫貫整個大陸,所有的土地都在經受著炙烤,喝水是當地生活的頭等大事。王大法說,“我們第一次去中東的時候,會像在國內一樣從水龍頭中接水、燒水,不久后就有同事感到身體不適,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們,中東的自來水中含有大量的鈣鎂離子,硬度很高,外來人員不適應,最好喝礦泉水。”
得知這一情況,海馬汽車總部的后勤,緊急從國內調運了一批軟水機到中東的辦公和居住地,當地的硬水經過軟水機處理之后,終于可以直接飲用,外派員工們也告別了隔三岔五上街采買礦泉水的日子。開拓海外市場的艱辛,也被一臺臺軟水機的涓涓細流所沖淡,也浸潤了以王大法為代表的外派員工的心田。
將視線從海外移回國內“珠城”—蚌埠。從蚌埠市區出發,向東30公里,在高速公路和省道交錯的地方,就是雅克菱口腔用品的生產車間。
陳新勝是這里的車間主任,他通常會比班車時間早到二十分鐘,有條不紊地檢查、清點、準備。進入車間前,他都會先去食堂拿一杯綠豆湯,然后帶進恒溫的車間。“最近這段時間,安徽一直是高溫天氣,面對高溫的炙烤,公司給我們準備了綠豆湯解暑,也會經常發放一些藿香正氣水等防暑必備品。”
雅克菱車間主任陳新勝
在進入生產車間前,陳新勝穿戴上了全套的工作服和頭套、手套、鞋套以及口罩。我們看到,在旁邊其實擺放著不同型號的口罩和手套,以及半箱未拆封的耳塞,但陳新勝并未戴上。談及為何,他表示,雅克菱對于每一件勞保用品采購,都是要先拿到一些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樣品,分發給大家試用,再結合大家的使用反饋確定最合適的產品。“耳塞是因為以前我們生產車間中有個別機器噪音比較大,雖然沒有達到噪聲標準,但還會讓員工帶上耳塞。現在隨著車間機器改造完成,耳塞已經用不到了。”
耳塞也好,頭套、口罩也罷,對于員工來說這是工作的必備品。但對于雅克菱而言,精挑細選適合的勞保物資,是對員工的負責。雖然現在隨著車間機器改造完成,噪聲和耳塞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們卻是工廠對員工用心的一份見證。而正是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才能在意外情況到來時,無形之中把所有人的心擰成一股繩。
雅克菱車間主任陳新勝
不久前的一個周日,一場暴雨突如其來,積水倒灌進雅克菱的原料倉庫,水位上漲很快。彼時,陳新勝剛好在工廠值班,眼看積水已經漫過貨架的底部,他叫上幾個值班工人,手提肩扛轉移原料。
急需人手的消息通過群聊傳開,暴雨中,工人們騎著電動車從工廠的四面八方趕來,第一個工人抵達時,距離群消息發出不過幾分鐘。十幾個工人挽起褲腳、踩著拖鞋,七手八腳將原料搬上叉車,到原料全部轉移結束,僅僅過去2個多小時。
也是在那個時候,冒著熱氣的包子出現在食堂,雨聲、說笑聲、電動車的鳴笛聲填滿休息日的工廠。到陳新勝和工友們離開時,已經天黑,大家褲管濕了半截,電動車再次駛入雨中,少了來時的匆忙,車輪卷起點點水花,倒映出“以廠為家”的故事。
雅克菱的生產車間是觀察時代的微觀視角,而日常為企業提供產業服務的劉碩所看到的則更多是企業的“群像”。
他的工作中,很大的一部分重心是走訪園區中的各家企業,深度挖掘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方面需求,再協同團隊提供政策、活動、技術、金融、空間等資源對接服務。“最忙的時候每天走訪的企業數量能夠達到20家以上。”而目前,他所負責的園區常駐中小企業總共達500多家。
中孵高科園區O2O運營服務事業部副總監劉碩
常年奔走在“一線”與中小企業“面對面”,使得他對于企業的需求變化有著更敏銳的洞察。“原以為受今年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中小企業的生存愈發艱難,會忽視職工關懷,但我在園區中看見的卻恰恰相反。”
“今年上半年,我接觸到的很多園區中的企業,每兩周就會為員工發放消毒液、洗手液和口罩。并且很多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發放防疫用品,兼顧到他們員工的家人。”劉碩說。
中孵高科園區O2O運營服務事業部副總監劉碩
除此之外,劉碩在工作中還發現,很多企業還會給員工提供一些創新性的關懷服務。王珂(化名)是園區里的老面孔,也是劉碩的熟人之一,一直有微信溝通。在聊天時,王珂說了一件讓劉碩意外的事情,“今年上半年,我們公司給每個員工都買了隔離險,包括我在內的一些同事都有被隔離,隔離期間疫情險每天會補助200塊錢,最多14天。雖然看著不多,但卻真實地展現了公司在員工關懷上的細致。”
在艱難時刻,公司沒有虧待員工,員工自然也會心生感激。據劉碩表示,即使疫情期間線上辦公,王珂所在的公司,在產品更新上線方面也完全沒有延遲,都按照既定的時間點,準時上線。“讓員工沒有后顧之憂,企業才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無論是感染、隔離、診斷、治療,疫情險都是一個保障,這是員工和企業的安全感,是行走在疫情之下的定心丸。
疫情讓企業和員工達成更深層次的綁定,一種新型雇傭關系便開始形成,就像媒體人章勱聞先生所談:未來,員工不再是簡單的、聽命于公司領導者的一個群體,需要把他們看成是與你一同打拼的“合伙人”。
6月6日,京東企業業務浙滬大客戶部團隊的沈曦露正式復工。初春時放在工位上的檸檬水已經在梅雨季中發霉。桌子上的灰,標記著3個月的時間。
復工后,沈曦露很重要的工作是補齊疫情期間的合同,一些物資采購合同由于當時實在無法蓋章,她便向公司申請了特事特辦,先供貨再蓋章。也正是這些合同,記錄了在滬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和這座城市的暫停與重啟。
3月中旬沈曦露便進入居家辦公模式,當月下旬沈曦露接到老客戶上海某知名制造企業的需求,為包括公司正式職工、第三方合同工、實習生、清潔工、保安、駐公司快遞員等2000余名在滬員工供應生活物資。
京東企業業務浙滬大客戶部沈曦露
這段時間,運輸、配送是非常大的挑戰。從尋找供應商開始,裝車、運輸、卸貨、配送,沈曦露手機里有幾十個溝通群,不分晝夜地亮起。為了最大可能保證蔬果的新鮮,山東的蔬菜大棚中,農人們分秒必爭,常常在凌晨采摘、分揀、抽真空,保證天亮時分大貨車可以駛向南方。沈曦露和供應商每天都在尋找有通行證的司機,運費已經漲到平時的幾倍。那段時間,路上司機的核酸期限、途經各地的防疫政策,都與她有關。
找到京東的企業越來越多,她時時翻看著手機,從配送的對象和物資看,她做的事情不是生意,“我希望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為客戶公司被封控的員工帶去幫助,讓他們知道自己并不孤單。”
京東幫助客戶企業給員工采購的物資包
防疫物資的采購要求更快的速度。在沈曦露服務的客戶中,有企業希望為員工采購某種處方藥,按規定采購處方藥一定要提前簽署單獨合同,這對提供給客戶的效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咨詢京東健康的專業醫生后,她很快找到可替代的非處方藥物。她說,“像這樣的多部門聯動在過去3個月時刻都在發生。”
上海疫情期間,京東幫助企業采購的物資
作為一家新型實體企業,京東很早就開始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關愛職工管理中。而如今這些技術成果正經由京東企業業務這一窗口向廣大企業客戶開放。從高溫降暑用品,到防疫物資,再到各類場景下的勞保用品、員工福利,企業不僅能夠借助京東企業業務打造的數字化場景解決方案一站式完成相關物資的采購,還能高效對接品牌方、綜合服務商、設計平臺、IP版權方等豐富的禮品供應鏈生態,實現員工關懷物資的按需定制。借由京東企業業務針對企業履約配送和交付驗收需求搭建的“企業級供應鏈”,各類員工關懷物資也能夠以多點同時配送、多次采購集中送、一次采購分批送等B端專屬的配送方式,快速完成交付。
當下,在時代的洪流中,企業和員工正在經歷時代從未有過的巨變,如何打造“人企無間”的新型勞動關系,將是每一個企業都要面對的課題。
文章來源:最人物(ID:iiirenwu)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