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目標和任務。11月27日,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以實體經濟為著眼點,探究“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的方向與趨勢,樹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標桿,并發布了2022新型實體企業100強榜單。
總體來講,百強企業綜合實力強,與2021年相比,2022年新型實體企業100強榜單變化率45%。據了解,榜單變化原因在于,一方面,供應鏈數字化賦能得分促使一批企業提升排名,另一方面,新入圍一批數字化成效較高的央企國企,使得榜單結構調整。
民營企業與國資企業:各有分工、相得益彰 在進入100強榜單的企業中,從所有制來看,民營企業與國資企業具備各自優勢,各有分工、相得益彰,共同發揮出重要作用。2022新型實體企業100強中,民營企業55家,國資企業45家(包括中央企業20家),二者占比與中國企業500強基本接近,而新經濟500強中民營企業占比較高,達到84%。
從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業是主陣地,新經濟企業超七成。制造業為主,信息服務業為輔,2022新型實體企業100強中,制造業企業60家,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7家,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企業5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4家,采礦業和農林牧漁業各2家。
新型實體企業中新經濟企業占比較高。新型實體百強企業中,有72家新經濟企業,54家入圍新經濟500強。代表數實融合的新型實體企業,其企業形態模式符合“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特征,多數跨入“三新經濟”的行列。其中,先進制造業有36家,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有26家。
100強區域分布:北京領跑 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京領跑,四大城市群占比80%。2022新型實體企業100強集中分布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四個城市群;分省份來看,新型實體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等省份(或直轄市),北京市和廣東省上榜企業數量合計超過半數,有57家;從城市分布上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等發達城市新型實體企業數量領先。
從供應鏈賦能來看,近2/3企業承擔起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商角色。65家企業承擔起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商角色,發揮出數字基礎設施的作用;其中,95%的企業運用了智慧供應鏈平臺;有89%的企業為自身所在供應鏈內部提供了智慧供應鏈服務,有20%的企業也作為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商為更多的外部供應鏈提供服務和應用方案。從新型實體企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智慧供應鏈外部服務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創新能力方面,百強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雙高。新型實體企業營業收入高,員工數量多,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為員工提供了較高的勞動報酬,是“穩就業、惠民生”的重要支撐。從科技創新維度來看,新型實體企業研發投入高;研發人員數量多,研發人員占比高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值;新型實體企業創新產出績效高,發明專利數量多。
從生態普惠性來看,企業社會責任可及性進一步提升。新型實體百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可及性進一步提升。97%的新型實體百強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上榜企業均未發現有負面輿情。在鄉村振興、智慧農業等方面,新型實體企業積極延伸服務廣度,并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農業智慧化水平。
總體來看,新型實體百強企業具有較大的規模和影響力,在科技創新、生態賦能和社會責任等方面,承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相關榜單對比,2022新型實體企業100強中,有32家企業進入了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有45家企業進入了2021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表明新型實體企業100強企業平均規模較大,營業收入居于中上水平,綜合實力強勁;有54家企業進入了2021年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排行榜,表明新型實體企業100強超過半數的企業轉型升級較快,跨入“三新”經濟行列。2022新型實體百強企業中的55家民營企業,有21家企業進入了202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