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盆地老窖池,像詩中傾情于詩酒文化的美好佳句,把陽光獻出來、把品味獻出來、把拔節分蘗的金盆地酒文化,移栽到廣袤的煙火深處
在人間的另一個高度上,一首詩、一滴白月光、一盞緬懷、一位走下灶臺的母親,被一杯澄明的金盆地藥香酒,舉到愛與被愛之間。
接過接力棒,把祖傳的釀造技術和酒文化一起發酵,窖藏出綿柔、剛烈和醇香
一杯品鑒歷史一杯和明天對話在生活中和力量碰杯,在情懷里和溫暖對飲。
用金盆地酒的溫暖情懷和力量引領矯健的步伐,背后那么多發芽聲、花開聲、拔節聲、灌漿聲
匯成市井人間的生活氣息,源源不斷地流淌著。
金盆地的每一滴酒都是在一個成語里窖藏出來的,所以金盆地的每一滴酒都跳動著一顆心——“匠心”,這個成語就是“匠心獨運”。
前面五章說了金盆地釀酒密碼之——風、水、泥、窖、曲,這一章就說說最關鍵的節點:藝。
藝,就是藝術,藝術的手段就是技術。道家說,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這里的“道”就是藝術,“器”就是技術。
人類區別于動物的第一要義就是勞動創造。其目的就是生產產品,也就是勞動成果。打了一張桌子,是木匠的勞動成果,搭了一個灶臺,是瓦匠的勞動成果,寫了一首詩,作了一首歌,畫了一副畫,是詩人作曲家畫家的勞動成果,那么,釀造出金盆地酒,就是金盆地人的勞動成果。
木匠,瓦匠等都稱為手藝人,要想學成一門手藝可不容易,要拜師送禮學徒,給師父家干三年的伙計,在師父家做家務,洗衣做飯耕田插秧,什么都得干,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出師還有出師酒,過時過節都要給師父送禮,其中的心酸只有學徒的人才知道。出師了就學成了嗎?
不是的,師父還會留一手絕活,就怕有的人出了山門打師父,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說了這么多,目的就是為了說明學成一門手藝的不易。沒有師傅的言傳身教,沒有自己的臥薪嘗膽,勤學苦練是不可能辦到的。有一門手藝傍身,就是生存的底氣,無論走到哪里都有飯吃,都是揚帆遠航的票根。
當然,師父的手藝必須過硬,否則,自己都沒有飯吃,何況帶徒弟呢!金盆地釀酒就有一個過硬的師父,那就是陸游,陸游用他的悲憫情懷和膽識智慧以及超高的釀酒技藝成就了“金盆地酒祖”的地位。
釀酒的工藝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得到全面總結,在宋代已達到極高的水平。特別是陸游,他對釀酒更是獨具匠心,后世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改進優化,一直延續到如今的金盆地釀酒。
陸游是一條路的開始,經歷代人的傳承,一直在路上,金盆地也就是路上的一個坐標一個驛站,董事長余剛先生則是一個火炬手。
在金盆地老窖池里,春天從沒有離開,這里四季如春的醇厚是金盆地人執著金盆地酒的襟懷。這里的春天很清楚,哪條路上生長著花、哪條路生長著草,哪條路上的笛聲里裝著青山、綠水、白云悠悠,哪條路上趕著一雙母親的千層底。
一滴酒香的身份,漸漸進入空靈。俯下身去,與山水疊起的小股漣漪親密接觸,與一股股恬淡而雅致的鄉情,有了很深的交談,川西的山水,因為陸游的詩心酒情,融入一首詩的核心區,又在一幅畫上立住了腳。它們已經走過來了,帶著蜀州山水特有的秉性與思路,走進了一瓶金盆地酒里。
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關公是耍大刀的祖師爺,釋迦摩尼是佛祖,孔子是儒家祖師,老子是道祖,陸游是崇州酒祖。
具體說,就是說到川西名酒,金盆地酒一定位列仙班,說到金盆地酒,它就能代表川西站起來說話,有話語權,可以說金盆地酒就是崇州、文井江、陸游的代名詞。
也就是說,金盆地老窖池成了成都詩酒文化的代名詞,會一直受到保護,不會被歷史的煙塵泯滅。而其釀酒技藝必須被繼承下去,而且值得繼承下去,可以說金盆地酒的釀酒技藝相對于釀酒行業,就如同好酒相對于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到這兒你就可以腦補一下,金盆地釀酒技藝的精湛了。
藝還有一個理解就是管理經驗,毋庸置疑,金盆地酒業的管理水平是集現代化管理經驗的大成,從金盆地釀酒的六字密碼就能管中窺豹。以余剛董事長為代表的金盆地人鼓起“天時地利人和”的東風,在詩酒文化的長河中揚帆遠航。
唯深愛可抵歲月漫長。喝一杯金盆地酒,就是去金盆地老窖池漫步,這時光沉淀的記憶與深愛,是金盆地酒的故土,是金盆地酒香的根。一滴滴清澈濃香里藏有陸游的精神,藏有崇州金盆地人的繼承意識發展意識擴容意識與獲得感和雄心壯志。
在人生的路上,櫛風沐雨,風雨兼程,“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攜一壺金盆地美酒,從此山高路遠也是醉意朦朧的一首歌。即使我們遠在他鄉,故鄉永遠是生命的原風景。
情感隨著陶醉的目光注入一杯亮晶晶的金盆地酒里,舉著滿滿的川西情,敬一些人一些故事和一些笑聲,敬一些堅持一些豁達和一些滄桑,一杯金盆地酒就是儒釋道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就是生存與生活的力量和溫暖,是目送諒解與釋懷,是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
曾經聽到一句話說,有多少快樂是真的?只有錢難掙是真的,沒有依靠也是真的,而真的猛士,就是看透了生活卻依然愛著,淚水和汗水,只有融入了一杯酒,才能化成力量,把一杯酒舉到煙火人間的高度,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