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大教育(SZ:000526)近日發布2023年度業績預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在1.3—1.65億元之間,比上年同期增長1093.88%—1415.30%。
這將是學大教育近幾年來最高的歸母凈利潤,超過“雙減”前水平,這得益于學大教育1月26日公告中所稱的“持續積極優化業務布局”。
目前,學大教育業務涉及個性化教育、職業教育、文化閱讀、醫教康融合等。傳統的個性化教育是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其他新業務已從啟動進入規模擴張階段。
2023年以來,合規的K12教培業務(包括非學科類培訓和高中培訓等)經營環境明顯改善,市場需求提升,頭部公司增長迅猛。
面向高考復讀生、藝考生等群體的全日制培訓業務是學大教育雙減后布局最早的轉型方向,經過一定的發展周期,有望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在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學大教育是行業內少有的持續探索新業務的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以來,學大教育披露了醫教康融合業務的進展,這是頭部教育公司鮮有涉足的細分賽道。
(單位: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個性化理念貫穿轉型 “之前學大教育的標簽更多的是一對一個性化輔導。目前,學大教育的業務更加多元,我們有自己的學校,包括職業學校、基礎教育學校、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基地,此外還有文化的業態、醫療的業態。”學大教育集團創始人兼CEO金鑫在2023年10月舉行的GET大會上說。
20多年來,一對一個性化輔導經歷了從狂飆突進到回歸理性。學大教育是一對一個性化輔導的代表,但后來學而思為代表的線下小班課占據了更多的教培市場份額。2016年學大教育從美股退市回歸A股,年營收只有25.6億元。而好未來2017財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
一位教培行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如果覆蓋整個K12市場,一對一的經濟性、規模化不如小班課,但在升學這個特定階段,一對一有強烈的需求和高利潤率。”
“雙減”至今,高中培訓業務合規性日趨明朗,已是多個頭部教育公司的基礎業務。新東方1月24日發布的2024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顯示,8.696億美元營收中,教育類新業務和其它保留的傳統業務合計占比44%左右。
學大教育的個性化教育業務聚焦高中培訓,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在全國有個性化學習中心近240所。此外,面向高考復讀生、藝考生等開展全日制學習服務,在全國有近30家全日制基地。
“2021年至今,大量教培機構從市場上退出,堅持下來的機構的競爭對手大大減少了。”上述教培行業人士說。
當然,學大教育的個性化教育業務多元化,也有被動因素。2021年,學大教育用了三、四個月把“雙減”前全國范圍內600多家學習中心和15000多名員工減至200余家學習中心和4000多人。教師規模收縮后,勢必需要在一對一模式之外探索其他更具規模效應的模式。
頭部教育公司的轉型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從傳統優勢出發。比如,學而思推出了人文創作、邏輯思維、科學實驗等非學科類培訓課程,大量復用了傳統的語文、數學、理科等學科類培訓的教研、教師資源。學大教育從一對一個性化輔導擴展到高考復讀、藝考培訓,甚至中職教育的高考(包括職教高考)業務,都是建立在傳統的培訓業務能力之上。
“這樣的個性化教育,或者說個性化發展的理念,指引著我們貫穿到目前轉型的幾大方向。”金鑫2023年12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宏觀方面,高中培訓業務迎來紅利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2024年1月撰文指出,未來10年我國基礎教育學齡人口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峰谷變化。從長期看,高中將面臨學位緊缺。
普通高中在校生將持續增長,同時,近幾年高職(專科)招生人數超過本科,說明本科尤其是名校的競爭仍然激烈,圍繞高考的培訓需求還將提升。
職業教育的發展周期 職業教育、文化閱讀、醫教康融合等是學大教育近兩年啟動的新業務,在經濟尚在恢復的時期開展新業務,需要兼顧業務的長遠性與短期回報速度,避免現金消耗過多危及公司基本面。
一個鮮明的例證是,多家頭部教育上市公司的賬上,都有約等于其全年營收的現金儲備。
這一方面體現了公司的防風險意識,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公司投資的謹慎性。一家教育公司創始人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對于風口上的直播帶貨業務,他很樂意進入,“但計劃是花掉3個億還沒有起色就把公司關掉”。其時,公司的賬上有10倍于此的現金。
學大教育在投入新業務的同時還取得大量盈利,殊為難得。如此策略體現了創始人和管理團隊的經營理念和風格。2022年元旦,位于深圳的首家句象書店開業,此時正是現金最為寶貴的時候,學大教育需要投入一千萬元進行店面裝修。“當時團隊有伙伴說這事還做不做?我說做,學大教育即便死,也不是因為這一千萬死的。”金鑫說。
在職業教育板塊,學大通過收購和托管,在全國有4所中職學校。公告顯示,單所學校的收購價只有幾千萬元。
此外,還采取更輕資產的合作辦學模式與多所中職學校、技工學校合作,學大教育依托職業學校現有專業或新申請專業,面向應屆初中畢業生設置普通高考或職普融通升學班。
官方信息顯示,這些班型的招生規模一般在數百人左右,主要位于一二線城市。近年來,受升學意愿強烈和普職分流的影響,中職生參加高考的動機明顯抬升,各地也在以職教高考等形式加大中職學生升學比例。
但類似普通高中生的升學路徑不是中職生唯一甚至主要的升學路徑,以技術技能為主進行深造,才是未來中高職打通發展的趨勢。
這要求學大教育布局職業教育領域時,需要在自身的培訓基因之外,強化技術技能教育方面的能力。
“國家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就是職業教育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他們對技術實操非常敏感且樂于鉆研。”金鑫說。
近年來,深化產教融合頻傳政策利好。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盡快取得突破。
2023年5月,學大教育和紫光集團聯合開設了微電子技術與器件制造專業,這個專業與集成電路相關,門檻較高,落地在學大教育收購的大連通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我們也和高職院校、本科高校合作,共建專業、實訓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學院,此外和地方政府合作職業教育園區和產教融合基地,2023年也簽約了不少。”金鑫說。
產教融合是一個廣闊市場,在職業院校和產業公司之間,需要一個既懂教育又了解產業和市場的第三方平臺,目前很多職業教育公司均已布局,但市場還較為分散。
在這方面,學大教育是一個后來者,且產教融合產品尚未標準化,市場有待發育。
金鑫曾在2022年公開表示,職業教育不會像K12教育出現爆發性的增長。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都需要一定的周期,大概到第二年下半年或者第三年,才能看到明顯的規模效益。
按照這個節奏,學大教育的中職教育業務或將貢獻規模化營收,且與全日制業務等個性化教育板塊有協同性,這有利于增強學大教育的第二增長曲線。
跨界業務進展 文化閱讀、醫教康融合是更為跨界的轉型。
學大教育在全國已開辦近10家句象書店,且有多家書店在籌備之中。
(位于北京市的一家句象書店 受訪者供圖)
民營實體書店行業在向著盈利掙扎,不僅圖書銷售難以單獨支撐生存,近年來,文創和咖啡能否拯救書店也在經受考驗。金鑫不久前也承認,“句象書店的商業模式還在跑。”
教育公司切入圖書行業有業務協同的優勢。比如新東方在全國多地開辦大愚書店,從而打通了出版、發行、銷售的圖書產業鏈,且與大學生考試和出國留學業務緊密結合。
學大教育開書店,也不只是為了銷售圖書,更是為了探索文化和閱讀服務。
金鑫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開書店一方面是為了響應全民閱讀和個性化終身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書店匯聚的人流沉淀下來后,有探索商業模式的可能。
句象書店值得關注的是其會員體系,以及親子閱讀場景,這有可能完善學大教育的用戶結構。
而醫教康融合業務面向孤獨癥、注意力缺陷、學習困難等青少年人群,提供測評、診療和康復服務。
2023年8月,學大教育在河南許昌開設首家自營康復醫院,并已與幾十所醫院和康復機構合作。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這是一個跨界領域,篩查與診斷是在醫院進行,干預治療則散布在醫療、康復、教育機構等多種主體。
“即便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也主要是中小型機構為主,取得業內公認權威的BCBA(國際應用行為分析學會認證行為分析師)認證的師資緊缺,從業者很多是特殊教育或早期教育專業畢業生,工作經驗不足,流動性大。”他說。
“規模化資本進入這個行業,可能有利于醫療、康復、教育不同領域成果、經驗的交流,也有利于滿足非一二線城市目標人群的需求。”該業內人士說。
學大教育的轉型是教育行業縮影,即從核心優勢出發向相關領域延展,學大教育的策略是將“個性化”方法論從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特殊教育、閱讀延展,跑出第二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