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工商聯主席、省政協副主席趙延慶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百里礦區生態修復的建議》《關于加快構建“源網荷儲”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建議》的提案,對礦區生態修復和加快構建“源網荷儲”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于加快推進百里礦區生態修復的提案 阜新是一個具有百年礦業開發歷史的老礦區,歷史上為我國煤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也形成了東西長約60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包含新邱區(141.7平方公里)、太平區(97.6平方公里)、海州區(94.7平方公里)和清河門區(100平方公里),阜蒙縣的東梁鎮(114.5平方公里)、伊嗎圖鎮(93平方公里),總面積達到641.5平方公里的百里礦區。伴隨著資源的枯竭,2001年阜新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百里礦區的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環境也日趨惡化,百里礦區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最緩慢和民生幸福指數最低的地帶。
一、百里礦區生態修復的必要性 (一)地質災害既重又廣,危及人民安全。百里礦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共計36處,類型主要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地裂縫,其中采煤引發的沉陷總面積約153平方公里。
(二)殘煤自燃愈演愈烈,損害人民健康。百里礦區內露天礦坑和排土場共計有殘煤自燃點333處,估算殘煤自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氣體,占全市污染氣體總排放量的50%以上,同時因位于城市主導風向,釋放的有害氣體也是造成阜新地區霧霾天氣的主要成因。
(三)土地損毀和土地壓占,制約產業發展。百里礦區土地損毀主要為露天采坑挖損,其中海州露天礦損毀6.54平方公里,新邱露天礦多個不連續采坑損毀5.39平方公里,百里礦區土地壓占主要為矸石山堆積,總面積22.47平方公里,堆存量約20億噸。
(四)礦山關閉,危及城市安全和發展。按照國家供給側改革要求,阜礦集團所屬的五龍、興阜和海州露天礦及地方煤礦相繼關閉,各礦井瓦斯積聚和礦井水位提升,嚴重威脅著礦區及周邊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安全。
二、實施百里礦區生態修復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遼寧考察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關于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發〔2019〕37號),明確提出支持海州露天礦等特大露天礦坑開展綜合治理。因此,開展百里礦區生態修復,既是阜新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
當前,阜新市正處在高質量轉型全方位振興的關鍵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優美環境的訴求也更加迫切。阜新市委市政府站在人民的立場,切實回應人民關切,將百里礦區生態修復作為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態載體和民生工程全力推進,打造"阜新藍”“阜新綠“,走出一條生態立市、綠色崛起之路。
三、百里礦區生態修復實施方向 一是實施新邱露天礦生態修復和百年賽道城建設,充分利用露天礦的場景優勢,以治理廢棄礦山為切入點,因勢利導,修復土地使用功能,建設百年賽道城,同時結合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對煤矸石吃干榨凈,從而推動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與升級。
二是實施海州露天礦及周邊綜合治理,結合海州露天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開展海州露天礦綜合治理,消除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并積極推動海州露天礦周邊排土場和工礦廢棄地建設新能源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產業園區試點建設。
三是實施工礦廢棄地整理和礦山轉型,一方面依托采沉區搬遷、小城鎮建設、美麗鄉村等政策,對搬遷后的沉陷土地,開展土地增減掛鉤、高標準農田建設,另一方面依托關閉后的煤礦廠房場地,開展分散式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和特色養殖等產業。
四、需要國家給與的支持建議 (一)政策方面。阜新百里礦區作為一個煤礦區,特別是閉坑的露天煤礦治理和生態修復過程中,無論是采取削坡消除崩塌滑坡災害,還是通過挖除等方式消除殘煤自燃,均不可避免會產生殘煤和煤矸石,如不進行回收,一是造成資源浪費,二是殘煤和煤矸石有再次復燃的危害。建議國家和省給予阜新市政策支持,允許阜新作為試點,先行先試,在推進百里礦區生態修復工作中,可將治理過程中產生的殘煤和煤矸石進行回收,經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處置后產生的收益,補充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資金的不足,為全省甚至全國探索一條老礦區生態恢復治理的新路。
(二)資金方面。百里礦區生態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阜新市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自身財力薄弱,根據初步估算,百里礦區生態修復資金將在70億元以上,資金缺口巨大。建議國家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貸款項目、國開行建設基金項目等方面給與阜新支持。
關于加快構建“源網荷儲”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提案 一、背景 1.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黨中央決策部署
2020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等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并于今年3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提出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來,再次對能源電力發展作出系統闡述。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黨中央基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必須堅決貫徹執行。
2.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
實現“雙碳”目標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能源行業是主戰場,電力系統是主力軍,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實現以新能源為供應主體,對于降低我國化石能源對外依存度,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升,電力系統供應安全、運行安全、調峰消納等方面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構建功能更加強大、運行更加靈活、更加具有韌性的新型電力系統成為迫切需要。
二、問題 1.電力系統供應安全面臨新挑戰
“雙碳”目標提出后,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很多行業都開展了電能替代,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新能源長期穩定提供電力保障的能力較差,且受氣象數據滾動更新影響,新能源功率預測仍然與實際結果存在偏差。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高,新能源發電出力波動對供需平衡的影響越來越嚴重,電量充裕而部分時段電力緊缺的態勢愈發凸顯,即使在目前電力電量較為充裕的地區,隨著新能源超常規發展,也將面臨此類問題,受端地區將更加嚴重,尖峰電力供應面臨新的挑戰。
2.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面臨新課題
新能源機組對電力系統運行的支撐能力不如常規機組,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升,電力系統“雙高”“雙峰”特征將日益凸顯,電力系統“空心化”將引發的供需平衡、轉動慣量、頻率特性、電壓穩定,乃至三道防線等問題愈發突出,電網抗擾動能力和事故恢復能力都將面臨嚴峻考驗,運行安全問題亟待破解。
3.系統調峰和新能源消納面臨新壓力
“雙碳”目標提出后,風光發展大幅提速,以遼寧為例,遼寧省提出了2025年風電、光伏裝機合計達到3700萬千瓦的新能源跨越式發展新目標,較2020年增長168%;“十四五”新增裝機2300萬千瓦,是“十三五”新增裝機的3.2倍。新能源大規模接入使既有常規電源和抽蓄調節能力消耗殆盡,“源隨荷動”的平衡模式難以為繼,系統平衡調節能力亟待提升。
三、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完善的市場機制和政策體系
在國家層面,從加強網源協同規劃、拓展需求側響應、電力市場化改革、抽蓄儲能等電價疏導等方面入手,加強頂層政策機制設計,構建適應新能源快速發展,推動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市場機制和政策體系。電源側,提升新能源長周期功率預測準確率,深化新能源納入供需平衡研究,制定行業、國家標準和工作指導意見。負荷側,拓展可控負荷類型和規模,加快相關市場激勵機制建設,推動平衡模式由“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的市場化模式轉變。儲能側,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制氫儲能及氫能發電電價疏導機制,鼓勵風光場站裝設儲能裝置,提升調節能力和涉網特性,促進新型儲能產業科學發展。
2.進一步加大新型電力系統研究和建設投資力度
在新能源主動支撐、有源配電網建設改造、網源荷儲協同互動、全電磁仿真建模等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性、前瞻性問題領域進一步加大研究和投資力度,在國家科技項目、示范工程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不斷提升對新型電力系統的特性認知能力、運行控制能力與故障防御能力。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等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切實解決電力系統實際問題,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3.將新能源有關電網工程投資列為政策性投資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決策部署,但新能源單機容量小、數量多、布局分散,發電利用小時數較低,使得配套電網工程數量、規模和投資大幅增加,而輸送電量和利用效率卻又不如常規工程。因此,建議國家將新能源有關電網工程投資列為政策性投資,全額納入輸配電價核定(不考核輸送電量和投資效率),保障電網投資能力和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