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拉開。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下好協同發展的“一盤棋”,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需要三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合作共贏”。來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慶達投資集團董事長孫太利始終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一名實踐者和體驗者,他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八年來的變化有更深的體會和建議。
《中國企業報》: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已提出八年了,您認為三地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孫太利: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8年來,三地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協同創新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取得了重要成果,功能定位不斷強化,基礎保障持續增強,結構布局不斷優化,產業協同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據數據顯示,北京新設市場主體中高精尖產業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天津聚焦新動能引育,完善承接載體平臺,引進北京項目3062個,到位資金4482億元;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00億元,同比增長超50%。京津冀發展形勢整體良好。
《中國企業報》:按照三地的不同定位,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孫太利:根據中央定位,三地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央企總部、大院大所等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區,三地產業發展梯度仍然較大;津冀產業創新體系支撐不足,高端產業研發、技術、人才等有待賦能;區域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尚待強化,產業園區資源配置效用有待提升,產業良性互動亟需加強。
《中國企業報》:您為什么將關注焦點放在京津冀高端產業協同這一問題上?
孫太利:產業協同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領域。高端制造產業是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一環。加強京津冀高端制造產業協同,實現價值鏈高端環節閉環融合,將促進三地更大限度發展集綠色、創新于一體的生態價值體系,為京津冀全面高質量發展賦值賦能。
《中國企業報》:對于加強三地高端產業協同,您有哪些建議?
孫太利:一是優化頂層協同產業環境,充分發揮戰略引領作用。根據中央對三地定位,加強優化深化融合產業環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充分挖掘一體化政策潛力,重點培育高端制造業、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業協同發展環境。打通網絡化、數智化、平臺化、安全化等高端制造協同平臺,落實政策鏈、資本鏈、資金鏈、研發鏈、人才鏈、供應鏈等大融合閉環運作,實現產品上高端智能化、企業效益生態價值化、服務全場景化、發展能力平臺化。此外建議優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機制,大力提升天津與河北的綜合承載力,北京大院大所可向天津疏解,進一步賦能津城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同時加大對濱海新區、雄安新區高端高新企業總部疏解力度,加速構建世界級高端制造產業標桿集群,合力構筑北方經濟中心,發揮最大價值引領作用。
二是與時俱進,強化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建議政府根據高端產業應用場景的環節變化,調整資金運用方向,加大技術協同開發與應用、產業生態價值化融合、高端行業人才共享共用等專項基金投入。
三是發掘資源價值,實現園區資源協同利用。建議強化統籌摸底各區域產業園區基數,全方位梳理園區空心化、低效利用等情況,完善建立三地產城協同交流機制。根據三地園區優化定位,實現跨城市園區合理互通、充分運用,高效創造聚集力。完善運用資源開發基金等模式盤活閑置資源,集約節約土地資源充分開發利用低效土地,提升存量資源戰略價值、使用價值。
第四,建議加強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融合應用,完善京津冀高端產業一體化綜合平臺建設,擴大三地融合性智慧園區建設,以互通、互信、開放協同的標準化管理,進一步打通企業信息孤島,實現三地高端制造產業集成創新、核心單元技術突破、生態圈共融,引導企業爭先低碳降耗、提質增效、科學管理,促進園區與企業高效協同互動,全面提升三地產業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