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政策體系,促進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城鄉融合發展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大量生產要素從鄉村流向城市,城市因資源要素聚集而獲得快速發展,廣大鄉村卻因資源要素流出而發展相對滯后,引發了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等問題。
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較為突出,已成為制約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之義,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城鄉空間結構失調和資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必然結果。從根本上打破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就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發展要素和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要加快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城鄉之間要素雙向流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提供支撐。需要指出的是,農村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農村而實現,要促進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要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核心在于發展縣域經濟。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產業發展的農村,農民增收路子拓展不開,不光難以聚集人氣,更談不上留才引才。要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借助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帶動,增強縣域在打造農業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上的承載能力,通過縣域經濟的發展來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彌補城鄉之間要素發展水平的鴻溝。
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要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力度,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體化。近年來,我國鄉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農村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歷史欠賬還很多。事實上,城鄉公共產品配置的長期失衡,正是導致城鄉二元結構難以破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立足基本公共產品的普惠特征,將供給重點放在農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教育等方面,縮減城鄉基本公共產品供給之間的差距。
城鄉融合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在推進過程中要注意統籌協調、分類施策。首先,城鄉要素流動涉及城市與鄉村、經濟與社會、人口與資源環境等多方面,在政策引導上不能單兵突進,而是要構建較為系統的政策體系,協同高效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其次,融合不是要消除城鄉空間上的功能差異,更不是追求簡單劃一的均質發展,而是要通過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促進城鄉功能互補、經濟循環暢通,在城鄉協同共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