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城市作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柱,對于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核心帶動作用。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銅陵市市長孔濤表示,在現有的創新型城市試點基礎上,進一步做高位勢、做細管理、做優服務、做大網絡、做強品牌,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邁向更高水平,打造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樣板。
當前,面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國家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創新“軟實力”的競爭,德國率先提出打造“知識型社會”城市,美國、日本也相繼提出建設“城市創新區”和“知識產權立國”等戰略發展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部署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等國家戰略,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
我國自2008年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以來,已支持103個城市(區)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這些創新型城市以占全國51%的人口,匯聚全國85%的R&D經費投入和72%的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培育全國85%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出全國81%的高新技術企業營收,覆蓋全國67%的GDP。其中,既有北京、上海等早期試點城市,在技術孵化、平臺建設、產業轉型等方面積蓄了強勁動能,也有銅陵、淄博等新進城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著力打造創新增長點。
孔濤說,以銅陵市為例,銅陵于2017年啟動創建工作,截至2022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等均居全省前列,位列科技部全國創新城市能力百強榜第78位,先后獲批國家“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已達41.9%,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從外部環境看,我國創新型城市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根據上海科技情報所2022年《國際大都市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顯示,在創新趨勢維度中,有7座中國城市躋身前十,體現在有大量專利論文產出及較好的增長趨勢;但在創新質量維度中,有6座美國城市進入前十,體現在較多的核心專利和高質量論文方面。
從內部發展看,國內創新型城市受區位、資源等要素制約,總體呈現“東學西漸”的特點,2022年創新型城市綜合評測前10名的副省級(含)以上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幾乎均為東部城市,占據絕對優勢,人才、教育等資源的虹吸效應也更加突出。此外,一些中小城市雖然具備很好的創新基礎,但基礎不牢、資源集聚效應較弱等問題也較為突出。
孔濤認為,創新型城市的優勢在于以點帶面的輻射能力和面向未來的發展潛力。比如,舊金山灣區因硅谷聞名,其創新資源持續輻射奧克蘭、圣何塞等周邊城市,以不到美國1%的人口,創造了美國5%的GDP,形成了“灣區模式”。北京中關村在周邊的京津冀地區,設立了9000余家創新分支機構,輸出技術交易合同近6萬項,成交額4540億元,規模占全國1/8。因此,通過深化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創新策源地,有利于連點成線擴面,推動區域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整體躍升。
為了加快推進我國創新型城市建設進程,孔濤從兩個方面提出了他的看法和建議。一是優化創新型城市頂層設計和區域布局。建議對前期試點城市經驗和案例進行總結,并延續前兩批試點的政策支持,加強對銅陵等25個新進城市試點扶持。同時,提高創新驅動戰略整體實施的平衡性,特別是提升創新資源在中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的配置,吸引研發資金和科技人才等創新資源合理流動。
二是加大創新型城市建設政策支持。新一批25個試點城市基本屬于中小型城市,建議國家出臺差異化支持政策,在中央預算資金方面,對新列入試點城市,如銅陵等城市提供專項支持,支持試點城市圍繞轉型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等方面進行試點示范,推動城市優勢、重點產業升級和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