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韌性、潛力所在。如何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潛力,讓中小企業發展更穩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走訪相關部門、一線企業調研中了解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加快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上“云”用“數”加快數字化轉型成為各地各部門增強企業內生動力的關鍵發力點,也成為廣大中小企業積極應對挑戰、化解壓力的主動選擇。
——專精特新:“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不久前,安徽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投資的5000萬元,讓合肥萬豪能源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留瑜解了燃眉之急?!敖陙砟茉词袌龌鸨?#xff0c;公司發展迅速,但資金壓力隨之增大?!惫究偨浝韽埩翳じ嬖V記者,關鍵時刻政府引導基金及時補充了現金流,讓企業有了加大技改投入、進一步拓展市場的底氣。
在江蘇無錫,行政審批中心、國土、規劃、審圖中心……最近惠山經濟開發區專員王振華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無錫恒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協調用地的各類審批事務忙碌?!拔覀優槠髽I做好申報、審批等工作,讓企業騰出精力專心研發?!蓖跽袢A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專員在江蘇共有600多名,他們從助企資源對接、促企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針對性服務,助企解難題、增活力。
加快優質企業梯隊建設、運用好資本“助推器”、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化服務……近段時間,多地密集出臺專精特新專項規劃,推動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集聚。
“優質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基礎力量。”工信部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累計培育“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8萬多家。
明確評價或認定標準,統籌運用財稅、金融、技術等政策工具持續支持優質中小企業發展……近日《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將加快構建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不可能一蹴而就,三類企業代表了優質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上述負責人表示,希望經過若干年的持續培育,優質中小企業里能夠有一大批企業成長為國內國際知名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融通創新:“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
作為一家生產螺旋錐齒輪加工機床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湖南中大創遠數控裝備有限公司是不少汽車、工程機械等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
“企業最難的不是研發階段,而是市場對企業認知的階段。以市場為導向,中小企業正加快融入龍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中大創遠副總經理余娟說,一些主機廠使用國產機床后,發現產品效率、精度、能耗都符合要求,開始改變了思路。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國內企業的響應更加快速,能夠確保供應鏈更加穩定安全。
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的同時,不少龍頭企業也正加快創新資源共享。
在15個城市建立產業加速中心和雙創基地,累計孵化入駐創業團隊、中小企業1500余家……當前,科大訊飛產業加速中心正依托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將核心技術、供應鏈渠道等資源向中小企業開放。“中小企業憑借其創新活力可以對大企業關鍵環節創新形成支撐,也是激發大企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外在推力?!笨拼笥嶏w產業加速中心總經理方明說。
“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成為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認為,大企業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充足,有良好的創新應用場景和巨量上游產品需求,應起著引領和支撐的作用;中小企業應積極融入大企業主導的產業鏈,實現市場和創新的雙重對接。
展望下一步,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等“七條鏈”為著力點,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發展生態……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近日聯合發文,提出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新舉措。
“我們將進一步鼓勵大型企業、平臺企業完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營造‘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的發展局面?!惫ば挪扛辈块L徐曉蘭說。
——數字化轉型:做好關乎長遠發展的“必修課”
從五金上料到網布模切,再到分穴擺盤、視覺檢測……在常州潤邦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手機揚聲器的每一個生產步驟都由機器人精準“掌控”,10道工序一氣呵成,短短7秒鐘即可下線8個產品。
2017年,常州潤邦投入1400萬元引進首批20臺先進設備,此后又投入300萬元為每臺設備安裝協作機器人。如今,這家深耕于精密注塑模具的企業已成為一家中國電聲行業龍頭企業的重要戰略供應商。
“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產值不斷攀升,抵御風險的能力持續增強。”企業負責人梁軍告訴記者,公司產值從2015年的不足2000萬元躍升至2021年的1.2億元,今年有望突破2億元。
產品設計、車間工廠、物流運輸……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將數字化、智能化嵌入生產全鏈條,帶來提質增效的深刻變革。
“數字化轉型為中小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提供新選擇?!敝袊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說,要進一步解決“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難題,激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
“對制造業中小企業發展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惫ば挪恐行∑髽I局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工信部將研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導文件,指導企業明確轉型路徑。到2022年底,組織10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記者 郭倩 劉巍巍 白田田 胡銳 北京 南京 長沙 合肥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