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只整齊“列隊”的玻璃瓶,沿著近2千米長的智能生產線蜿蜒前行,經洗瓶、灌裝、旋蓋、貼標、噴碼、裝箱等10多道工序,不到半個小時,原本透明的玻璃瓶就被包裝成市面上常見的辣椒醬。
這是記者近日在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老干媽”)貴定分公司包裝車間看到的場景。裝箱的辣椒醬隨后被運輸帶傳送至碼垛車間,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辣椒醬經智能傳感器識別、分類后,由5個黃色機器人進行碼垛。
工人在“老干媽”包裝車間作業。資料照片
2020年智能生產線投運后,包裝、碼垛、入庫全由機器完成,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生產線上的見聞多少讓記者有些吃驚。說起“老干媽”,這家1996年從貴州起家的傳統食品企業,總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從大超市到小賣部、從大食堂到小廚房,甚至在海外很多有華人的地區,都能見到這瓶紅色蓋子、標簽上印有創始人陶華碧圖像的辣椒醬,多年來品質不變,味道不變。
陌生的是,“老干媽”在整個行業實力超群,卻內斂低調,不顯山不露水,關于“老干媽”生產、管理、經營的消息多只是停留在坊間傳言。
擁有員工5000多人、推出產品18種25個規格、日產量超過300萬瓶;每年采購辣椒4萬多噸,菜油15多萬噸,累計帶動20萬戶農戶增收;合作配套的瓶蓋、玻璃、標簽、紙箱等廠家有15家,相關原輔材料供應商110家,國內外銷售代理商135個,物流運輸企業8家。
26年時間,一個成立時只有4個人、幾口大灶的小作坊如何成長為年銷售額數十億元、年納稅4億元以上、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企業?
“只做一瓶辣椒醬,只為追求更高品質?!惫究偨浝砝蠲钚刑寡?#xff0c;成功并無捷徑,唯以匠心葆初心。
26年來,“老干媽”始終“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并用所有的精力去呵護這個“籃子”里的“雞蛋”。面對種種誘惑與“多元化”“掙快錢”的建議,“老干媽”一心只做“辣椒醬”,從未涉足其他行業,“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選香菇用卡尺量,選黃豆時用篩子篩”“選辣椒時更要仔細,不同品種、不同產地的,哪怕是同一品種、同一產地但在不同年份產的辣椒,辣度、口感都會有細微差別”“大蒜要用紅皮的,太大太小都不行”“紅花椒比青花椒更適合,味道更持久”……
在炒制車間,老師傅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老干媽”近乎苛刻的選材標準。為了保證質量,從辣椒種植到產品出廠,每一瓶“老干媽”至少要經過選種、收購、篩選等10道檢測,“每一顆辣椒都能追溯到原產地”。
“在‘變’與‘不變’中堅守匠心?!笨偨浝砝蠲钚姓f,20多年來,“老干媽”始終堅持“真材實料、真誠待人、真心做事”,“哪怕品質只能提升一點點,我們也會不計成本”。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老干媽”生產運營帶來不小沖擊。即便如此,“老干媽”也沒有放棄提升品質的投入,不僅每年堅持投入1000萬元用于市場調研和新品研發,還斥資4000萬元換瓶蓋,在國內辣椒醬行業首次使用TPE材質蓋墊。
“TPE是不含增塑劑的熱塑性彈性體材料,新瓶蓋更安全、環保、健康,但每瓶辣椒醬的成本要增加0.06元,按日產300萬瓶計算,一天要增加成本18萬元?!薄袄细蓩尅辟|量工程師司華光介紹。
李妙行坦言,新瓶蓋確能提升產品安全性,不換瓶蓋也不是不行,還能一定程度減輕公司當前經營壓力,“但提升產品安全性,維護消費者健康,沒有商量余地,且晚做不如早做”。
2021年,受疫情影響,“老干媽”收入有所下滑。面對外界“‘老干媽’真的老了嗎?”“‘老干媽’不香了嗎?”的質疑,李妙行和受訪的高管、老員工均對“老干媽”的未來信心滿滿。
“收入短暫下滑完全在意料之中。我們順勢而為,優化產品結構,推進技術升級,加大海外市場培育力度,堅守和提升品質,可以說,這段時期是我們邁向新發展階段的一次蓄力、一個起點?!崩蠲钚姓f。
“老干媽”的努力正在成為現實:今年1-9月,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多款新產品即將上市,另一家分公司的擴能升級也已啟動,海外市場也從2019年的不到90個國家和地區拓展至130個。(記者 潘德鑫 貴陽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