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是A股市場非常典型的財務造假案例,其巨額財務造假引發的債務申報金額高達435億元。在康美漩渦中,多家金融機構踩雷,總損失率可能達30%。
康美藥業是A股市場非常典型的財務造假案例。為迷惑監管和審計,康美造假手段百出,譬如另造財務系統、銀行函證“貍貓換太子”等。近期,康美進入破產重整階段。《紅周刊》記者獨家獲悉,浙商銀行、交通銀行、粵財信托等金融機構已入選債委會,而中證中小投服中心則代表諸多散戶參與了集體訴訟。
康美目前的債務申報金額高達435億元,太平洋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國民信托、中融人壽等金融機構持有康美債的金額均達數億元。有債權人代表分析,最終債轉股后、總虧損仍有可能達30%。
作為康美藥業的深度合作伙伴,廣發證券也因康美爆雷一事受罰,投行業務暴跌。近期公司剛剛度過承銷業務禁令期,所保薦的上海福貝寵物能否順利過會,是檢驗廣發整改是否到位的重要信號。
康美為迷惑審計,竟另造財務系統?
“兩康”事件是A股歷史上最為典型的財務造假案例之一,造假規模均達數百億元。《紅周刊》記者注意到,有財務專家分析了康美財務造假的邏輯:首先調整報表收入,基于此調整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數據,進一步調整了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即收入影響利潤,利潤進入了未分配利潤,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端又對應調整了應收賬款,來完成循環。
最終,在康美藥業2019年自曝家丑的會計更正中,把約300億元貨幣資金調整為存貨及投資性房產,就是把易審查的貨幣資金變更為不便于審查的存貨,意圖拖延時間。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對正中珠江事務所的處罰書,一定程度上披露了康美造假的詳細手段:為滿足財務造假和反審計的需求,康美甚至基于金蝶EAS軟件重造了一套完整的財務系統,在該系統下,使用康美提供的初始數據,無論如何測試,都能達到完美的審計效果。另外,康美還存在和供應商/客戶串通做回款,共同應付審計的惡劣行為。
整體來看,康美造假的核心邏輯依然是通過資產的調整來消化虛增的利潤。在財務造假暴雷后,康美背負的巨額債務也無從償付,以至于走到了破產的地步。今年6月,揭陽中院受理了康美破產重整一案。
康美破產,債委會成員名單出爐?
《紅周刊》記者獲得的《關于選任和設立債權人委員會的公告》等材料顯示,“康美藥業的債務規模巨大、人數眾多,債權結構復雜,包括金融類債權、債券類債權、經營類債權、民間借貸等。”為提高溝通效率等,公司決定成立債委會。
記者獲悉,最新發布的債委會文件顯示有9家成員,其中,金融機構4家,建議人選為建設銀行揭陽分行、浙商銀行深圳分行、郵儲銀行揭陽分行、交通銀行揭陽分行;債券持有人兩家,建議人選為佛山農商行、廣東粵財信托;經營性債權人一家,建議人選為貴陽新天藥業;康美職工代表1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債委會成員中還罕見的納入了虛假陳述集體訴訟投資人代表:中證中小投服中心,這一設置可謂是近些年企業破產過程中的一大創舉。
中小投服中心代表康美股民在內的5.5萬多位中小投資者、參與了債權申報,參與集體訴訟的投資者共申報債權達48.7億元!
之所以納入中證中小投服中心,是考慮到了康美股民集體訴訟以及索賠的需求。自新《證券法》出臺以來,A股集體訴訟第一案就選定了康美藥業,且在8月初正式開庭,代表股民出戰的原告正是中證中小投服中心。
《紅周刊》記者獲得的《關于選任和設立債權人委員會的公告》文件顯示,揭陽中院在今年6月受理康美藥業重整案后,已指定北京金杜(深圳)事務所為破產管理人,這一結果對債權人來說絲毫不意外。
記者獲悉,在近三年的企業債務處置中,金杜可謂是“大贏家”,其參與了多家企業的破產工作,是東特鋼、丹東港、銀億、西王、永泰等破產企業的破產管理人/清算組成員或法律顧問,在付出艱辛努力的同時,收入不菲。但有意思的是,在金杜參與的債務處置方案中,有不少債權人對現金清償率并不滿意。
截至7月底,康美已有2000多家債權人,申報金額435億元。截至8月初,管理人已審計了近1300家債權,已確認債權300億元。其中,銀行占據大頭,譬如光大銀行債權約23億元,農業銀行深圳寶安支行、上海銀行深圳分行等銀行機構申報的債權都在10億元上下,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敞口規模也均排在前列。
浙商銀行、粵民投、太平洋證券、民生證券等被卷入?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銀行此前也多渠道向康美輸血,以至于在這次破產重整中栽了大跟頭:浙商銀行直接申報的債權近19億元,“寶城期貨有限責任公司-浙商銀行”對應債權接近15億元,“浙商銀行專屬系列理財產品”申報金額超過6億元,合計接近40億元。
太平洋證券也有多只產品申報。此前《紅周刊》曾報道,太平洋證券是高收益債市場的活躍參與者,不少破產企業的債權人中均有太平洋證券存在。就康美來說,太平洋證券、太平洋證券-興業銀行-太平洋紅珊瑚富華1號集合資管計劃、太平洋證券紅珊瑚27號集合資管計劃等多只產品的申報金額約為9億元。
觀察凈值,紅珊瑚富華1號作為一只債基,最近3個月的凈值卻從1.2218跌至目前的0.9659,排在同類產品中的尾部。
公開信息顯示,太平洋紅珊瑚富華1號/紅珊瑚27號的基金經理均為張舒雅,其2013年后就職于太平洋證券資產管理部。張舒雅在權益投資上表現出色,紅珊瑚27號的長期收益率也跑贏滬深300指數。
民生證券也有多只產品申報,譬如民生證券、民生證券進取1號單一資管計劃,共申報金額約5.5億元。
在信托系債權人中,國民信托有20多只產品參與了申報。其中,國民信托-融信68號債券單一資金信托、穩鑫28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雪贏1號債券單一資金信托、托穩鑫2號債券投資單一資金信托等4只產品就申報了7億多元。
此外,對標中民投的粵民投(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債權達21億元。粵民投的籌建得到了廣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定位為“全國一流的地方民營投資平臺公司”,股東也是廣東龍頭民企:康美實業、美的集團、碧桂園、金發科技等。不料卻踩中了康美這個大雷。
中融人壽、長江證券等機構“踩雷”?
多家險企也被卷入。其中,“中融人壽-分紅產品”受傷最重,債權申報金額為5.3億元。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融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7.65%,不足150%的監管要求,在業內排名尾部。目前來看,其失血情況還在加劇,截至今年二季末,中融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進一步下跌至126.73%。
中融人壽也是問題重重,其實控人為羅玉平,也是中天金融(000540.SZ)的實控人。中天金融曾試圖吞下“明天系”的核心資產——華夏人壽,但其后華夏人壽被接管。中天金融支付的70億元定金也有損失風險。中天金融目前飽受債務壓力,2016年以來,歸母凈利潤從30億元跌至不足6億元。而中天金融以及羅玉平也因未履約股票回購承諾、向關聯方違規提供財務資助等問題,在不久前被交易所通報批評。
“弘康人壽-萬能”也持有一定規模的康美債。此前《紅周刊》曾報道,弘康人壽的作風很激進,主打分紅險/萬能險等產品,在渠道上仍依靠滴滴金融等互金平臺,而償付率在業內也排名靠后,僅去年四季報就虧損了7000多萬元,存在急切補充資本金的壓力。
除了上述金融機構,也有多家外資大鱷“上榜”。比如,DAVIDSON KEMPNER就有5只產品,累計金額約12億元。公開信息顯示,Davidson Kempner(戴維森肯普納資本)是美國一家知名的對沖基金,成立已近40年,管理規模曾超過300億美元;另外,高盛國際申報且確認的債權也達3.1億元。
對于剩余的暫緩確認債權中,管理人又臨時確認了包括“長江證券超越理財靈活配置集合資管計劃”在內的41家債權人,申報債權金額達47億元。具體來說,長江證券超越理財靈活配置集合資管計劃臨時確定的債權為1.3億元。長江資管交通銀行長江證券超越理財樂享1天集合資管計劃的確定債權額度為7707萬元。長江資管長興農商1號定向資管計劃的確定債權5505萬元;齊魯資管0093樂山商行理財定向資管計劃、齊魯資管0176青島農商行理財定向資管計劃,各確定的債權均超億元。
在債權申報中,也有多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除了債務會中的新天藥業(002873.SZ)外,醫藥流通巨頭——九州通旗下的江西九州通藥業有限公司、遼寧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也參與了債權申報,但未獲認可,管理人認為這些債權實質上是“銷售返利”。
罕見的可交換債違約案例?
比較罕見的是,康美債務包袱中還包括可交換債。可交換債由于對發行人的償付壓力較小,因此是2016~2017年一級市場的明星品種。康美藥業的大股東康美實業在2017年發行了“17康01EB/02EB”兩只可交換債,承銷商同樣是與康美關系密切的廣發證券。兩只可交換債規模達50億元,存續期3年。
不同于普通債券,可交債以發行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為抵押,到期后可選擇轉換為康美股票或兌付本息(馬興田、許冬瑾夫婦提供擔保)。《紅周刊》記者獲得的《債券受托管理事務報告》顯示,可交債對應康美股票的質押擔保比例為130%,17康01EB的初始換股價為26元,幾次下修后為11元,但2020年以來ST康美股價長期低于3元。2020年11月到期前,發行人無力償債,于是通過了延期3年的處置方案,但這卻被質疑侵害了小額債權人的選擇。
17康01EB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哪些機構呢?據《財新》報道,持有金額較大的債權人包括某國有大行。值得注意的是,與廣發證券類似,該銀行也承銷了康美藥業發行的多只銀行間市場債券(與民生聯合為主承銷商)。相較廣發證券被證監會等監管機構處以重罰,該國有大行受康美爆雷影響卻非常輕微。
上述報道還透露,該國有大行不僅對康美藥業大輸血,還是康美實業的最大貸款行。《紅周刊》記者最新獲得的《債權表》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點:該行揭陽分行對康美藥業的債權接近10億元。
不同于債券持有人,對于可交換債的持有人來說:到底是換股后大幅虧損、再以股東身份參與集體訴訟?還是以債券持有人的身份參與破產,但現金清償可能很少?
存貨暴增后又離奇縮水205億?
有債權人按30%計提虧損?
在采訪中,還有債券持有人表示了自己對康美存貨離奇消失的擔憂。據康美2020年報,公司去年虧損額高達277億元,虧損原因主要是因為疫情沖擊等。此外,康美還對應收賬款、在建工程等進行了巨額減值,特別是對存貨的減值達205億元!
一直以來,康美的存貨數據、及“存貸雙高”是財報中的兩大疑點。在2019年被證監會調查后,康美才自曝家丑:由于采購付款、工程款的確認時間存在錯誤,導致存貨少計195億元、貨幣資金多計299億元。這一造假規模在A股堪稱空前。
而康美在2020年9月由廣東揭陽國資背景的易林藥業接管后,對于包括大量中藥材在內的龐大存貨的盤點,也是托管組的重要工作。康美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庫存產品、自制半成品、消耗性生物資產。據《財新》報道,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包括康美自產的人參、林下參,被認為水分最大、最難清點。
那么,康美的最終償付率可能是多少?一家踩雷康美債的銀行系債權人員工向《紅周刊》記者分析,破產重整還是要債轉股,“債轉股難界定價格,但最終的損失應該不超30%。”基于此,“我們暫按30%來計提減值。”
廣發證券投行收入暴跌?
沖刺福貝寵物IPO檢驗整改成色?
作為康美的長期合作伙伴,廣發證券也被重罰。廣東證監局去年做出決定:廣發負責康美可交債的林煥榮等人被認定為不當人選達15~20年,不得從事債券承銷工作;廣發的債券承銷業務被暫停1年,歐陽西等高管被公開譴責,多位資深保代被采取10年以的禁業處罰。
廣發證券的投行業務是受到嚴重沖擊的。其投行部門員工有多人離職,不少在手項目的發行進展也受到影響。體現在營收上,其投行原本在行業內第一梯隊,營收規模長期行業內前十,其2019年投行業務凈收入為13.65億元。但在去年的一級市場牛市行情下,廣發的投行業務凈收入卻跌至5.72億元,滑落至行業中游。在IPO項目上,去年至今,廣發保薦的IPO公司僅有8家上市,僅為2019年上市數量的一半。
不少有IPO/增發目標的企業也選擇了其他保薦券商,比如國信證券就不再聘請廣發證券擔任其150億元定增的聯席主承銷商;另外,壺化股份、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等多家IPO公司也不再聘用廣發,比如壺化股份寧愿選用資歷和口碑略遜的國都證券,也不再續聘廣發證券為IPO保薦券商。
不過到在不久前,廣發證券的12個月處罰期限已過。《紅周刊》記者注意到,6月底,廣發證券保薦的上海福貝寵物已經出現在證監會披露的IPO審核企業名單中,這是其渡過禁業期后的首單IPO項目。(紅周刊 記者 | 惠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