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逐季向好,海外業務成為一大亮點。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中,實體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延續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3.4%。實體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重達11.9%,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營收的18.9%,國際競爭實力進一步彰顯。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逐步復蘇,海外市場需求回暖。作為中國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上市公司抓住時機、順勢而為,以創新為驅動,立足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不斷將更高質量的中國制造推向國際市場,取得長足發展。面對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上市公司主動開拓海外市場,這種國際化策略也給部分依賴“內卷”的企業帶來一些啟示。
其一,把握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出臺了涵蓋產業、金融、稅收、法律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助力企業探索“出海”之路。隨著全球產業鏈重塑進程加快,上半年上市公司“出海”產業布局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科技創新成為主要驅動力,從產品出口轉向產業鏈“出海”,從附加值較低的傳統產業逐步拓展至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附加值更高的“新三樣”產業。上半年,電子、家用電器、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7.6%、13.8%、10.7%。同時,中微公司、華海清科等科創板公司的多項關鍵技術打破海外壟斷,不斷向高端迭代,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與發展空間。
增長的背后,是上市公司緊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立足于自身業務特點和海外市場需求,研發關鍵核心技術、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技術創新賦能產品革新,打造更具競爭力、更具附加值的產品,擴大海外市場份額。同時,這也有利于產業迭代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打開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其二,拓展多元化海外市場版圖,挖掘新興市場潛力。在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海外業務的市場格局正逐漸發生變化,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外,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也成為不少公司的新業務增長點。以滬市公司為例,上半年,76家公司公告新設海外子公司、投資項目等“出海”動作,提及“亞洲”或“東南亞”的多達50家。再如,“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30%以上的高增長。上市公司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場,加大對新興市場的研究和開拓,制定適合當地市場的營銷策略,擴大市場份額。
其三,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公司競爭力與影響力。當前,加強國際合作成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共識。良好的國際合作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也可以幫助公司更好地實施本土化戰略,提升影響力,有效應對海外貿易摩擦和市場風險。
當然,對于不同行業、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來說,“出海”并非是唯一選項,公司也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調整戰略。此外,海外展業的上市公司也需注意防范匯率、政策、稅務等風險,更好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總體上,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盤”,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海外業務收入增勢明顯,表明中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能夠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獲得理想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我們也由衷期待更多的優質上市公司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擦亮中國制造的“金名片”,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全球客戶信賴,以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為世界經濟繁榮注入更多活力。(邢 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