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時間,在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刻下不少頗具意義的坐標。
日前,我們驅車進入經開區腹地,科創中心、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龍盛研究院……拔節生長的一個個大項目讓我們應接不暇。處于長三角南翼、杭州灣南岸和浙江經濟活躍帶,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用翻天覆地的變化,遙遙回應2003年。
《干在實處 勇立潮頭——習近平浙江足跡》中寫道,2003年春節后上班不久,習近平到臺州、紹興,調研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并作出重要指示。在上虞,習近平視察了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以及龍盛集團、陽光集團等企業。
19年過去,今非昔比。當年“彈丸之地”的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已蛻變為面積達175平方公里的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成為國家級經開區、“千億級”經開區。2021年,杭州灣上虞經開區1850億元經濟總量中,有近1500億元來自制造業,上虞區70%的制造業集聚于此。改變之力,來自哪里?
走進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北片的龍盛研究院,對標國際一流的實驗室里,高精尖儀器設備安靜地運轉。這里是龍盛集團的“創新大腦”,集聚著近300名高層次科研人員。
“制造業是浙江經濟的優勢。我們應該為此自豪,但決無理由自滿。”龍盛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勇一直記得2003年習近平同志調研時說的話,這讓企業暗下“不進則退”的決心。
就在習近平同志視察后一年,龍盛集團提出打造“百年龍盛”、建設以化工為支柱產業、年產百億元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而這一發展藍圖的落腳點,正是杭州灣上虞經開區。
經過“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轉型,以綠色智造理念引領清潔化、連續化、循環性生產技術的層層更新。眼下,龍盛集團構建起循環經濟一體化產業生態園,實現染料、中間體產業核心技術的突破,牢牢占據全球行業制高點。
不僅如此,依托現有產業生產技術,龍盛集團還衍生出樹脂、材料助劑等新材料新興產業。2003年龍盛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2021年增長至166.6億元,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速達15%,凈利潤年平均增速達19%。
如同從一棵樹見一片林,在龍盛集團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感受到杭州灣上虞經開區這片熱土的活力與追求。
多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為指引,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始終堅持產業培育和創新驅動,一方面持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勢推進化工產業集聚與改造提升,“綠色安全、循環高效”優勢不斷鞏固,以化工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
另一方面,快速推進“4+3+1”產業體系培育,打造新材料、現代醫藥、裝備制造等多條百億級產業鏈,實現優勢產業集聚,并率先在全省實行“鏈長制”,打造先進高分子材料“萬畝千億”大平臺。上虞制造業不僅產業基礎打得扎實,而且開放度高、包容性強,發展潛能巨大。
在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南片的陽光集團,一盞盞亮白的燈具,映照出上虞制造“走出去”點亮世界之路。
“2003年,我們都是代工模式。通過不斷的產品技術創新,我們現在擁有了Energetic、陽光照明等國內外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也掌握了主動權。”陽光集團副總經理趙偉鋒告訴我們,19年來,企業愈發堅定自主品牌戰略,推進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生產型企業向市場型企業的轉型,出口額始終保持在行業前三,“走出去”的底氣也更足了。
“沿著習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不斷前進,杭州灣上虞經開區一再擴容,平臺能級與企業矩陣攀高煥新,無論環境、要素、資源等如何變化,我們對先進制造業與自主技術創新的孜孜追求沒有變。”杭州灣上虞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金祥說。
而今,漫步于青翠碧綠、流水潺潺的園區,儼然像逛一個配套齊全的現代社區。加快“智慧園區”“美麗園區”建設,開展“首批省級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試點……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對標國際建設無異味工業園區,創建國家級智慧園區、省級“無廢園區”,不斷提升能級品質。
前不久,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新“加冕”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新一輪發展的大幕正緩緩拉開。(記者 陳惠 孫良 共享聯盟上虞站 龔潔節 袁偉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