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題:信貸流向之變折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專家談新時代我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吳雨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過去10年,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始終保持在10%以上,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信貸總量穩健增長,融資結構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穩健發展。
信貸總量穩健增長 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
2012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0.8%,與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從2014年的81.43萬億元攀升至2021年的191.54萬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穩健實施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價格上降低融資成本,結構上突出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我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方向精準,有力、有度、有效地保障了國民經濟穩健發展。”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定力,貨幣信貸總量穩健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適宜的金融環境。
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管好總量閘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穩定增長。2018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共1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10.8萬億元;2018年至2021年,我國非金融部門總債務年均增長10.4%,比2013年至2017年年均增速低4.1個百分點。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金融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數據顯示,今年8月末,M2余額259.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前8個月,我國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5.61萬億元,同比多增5540億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定力,既保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又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通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定價改革,以及金融業減費讓利等政策推動,近年來實體經濟融資利率顯著下行。2019年LPR改革以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累計下行0.60個和0.55個百分點,帶動企業貸款利率降至有統計以來最低值。
“我國金融市場的特點在于,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確保金融發展不偏離服務人民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同時充分發揮金融市場機制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曾剛說。
金融改革持續深化 有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持續健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理順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是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多樣化金融需求。”溫彬表示。
10年來,我國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圍繞國家經濟發展目標,瞄準高質量發展方向,金融業不斷優化資金投向結構,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
2022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23.8%,連續38個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綠色貸款余額19.55萬億元;涉農貸款余額47.1萬億元。2022年上半年,制造業貸款增加3.3萬億元,同比多增1.6萬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長28.9%。
10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大力健全多層次市場體系,推出新三板、科創板,設立北交所,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10年來,股票市場規模增長238.9%,債券市場規模增長444.3%,股債融資累計達55萬億元。
“經過10年的調整和優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們應對疫情風險和國際風險打下了良好基礎。”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需要金融業適應經濟轉型需要,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供給效率,為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
守住風險底線,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
不良資產處置大步推進,過去10年累計消化不良資產16萬億元;有序壓降影子銀行,2022年6月末,類信貸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下降29萬億元;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過去5年累計立案查處非法集資案件2.5萬起……這組數據可以有力說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成效。
“監管部門按照輕重緩急等方面的考量,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統籌先后順序和政策協調,積極穩妥化解相關風險,取得了顯著成效。”曾剛說。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成效,不僅體現在重點領域風險的防控上,更體現在長效機制的建立上。從整治股東股權入手,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等文件相繼發布,旨在補齊監管短板,筑牢金融安全網。
“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完善制度建設等,妥善處理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金融脫實向虛得到扭轉,一批風險隱患得到及時有效處置,風險底線更為牢固。”溫彬說。
防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恒主題。“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風險防控能力,護航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曾剛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