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方案明確,要在2021年3月底前設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重慶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一線城市一道,入選試點城市。
一年來,重慶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獲得類似的肯定或高度評價,可謂接二連三。例如,2020年8月,國務院主要負責人在重慶考察時說,我們改革的成效最終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人民群眾的評價最有價值。“渝快辦”這個名字取得好:營商環境好壞,要看企業群眾辦事是否愉快。
又如,2020年6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在36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排名中,重慶位列第五。在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重慶市開展區縣城市信用監測、深化招標投標監管體制改革、完善破產案件辦理體系等3個案例入選經驗案例予以推介。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活躍度是個可參照的重要指標。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重慶新增民營市場主體44.2萬戶,同比増長13%。
創建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推出一批有含金量的改革舉措,先行先試,加快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是重慶優化營商環境的新使命。事實上,一年來重慶在營商環境優化上所取得的成效,正是源于持續不斷的改革和制度創新。
為了推進改革創新,2019年末,重慶就全面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的11個指標,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市領導任組長的11個指標專項工作小組,市級部門組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各區縣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絡,加強市、區聯動推進改革落地。
改革創新,永遠在路上。按照“十四五”規劃,在未來5年之內,重慶將實現“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的目標。
行動>>>
三領域創新 重慶“放管服”改革有“攻略”
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于以“放管服”三領域改革為主的制度創新。重慶是如何行動的,效果如何?
“放”的含金量不斷提高
得益于戶口業務審批權限下放,現在遷戶口簡單了。群眾辦理戶口業務,很多時候甚至“立等可取”。
12項戶口業務的審批權限下放,像這種放權改革,在重慶越來越多。2020年,重慶動態調整市、區縣、鄉鎮三級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其中僅向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下放的市級管理權限,就分別達到310項和418項。簡政放權中“放”的事項,含金量不斷提高。
放權的結果,是行政審批效率越來越高,企業辦事越來越方便。比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的11項指標,在企業開辦環節,重慶全面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一日辦結,目前網上辦理率達98.1%。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環節,重慶將審批全流程事項壓減至100項,申報材料精簡20%以上;小型低風險建設項目全流程環節壓減至8個,時間壓減至34天,便利度位居全國前列。
重慶統一全轄區內投資審批管理事項及材料清單,市內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登錄填報即辦即結,同時簡化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審批流程,一般項目前期論證時間壓減2個月以上。
在登記財產環節,目前,重慶存量房轉移登記已經壓減為一個環節,可當場領證;在繳納稅款環節,增值稅納稅申報“一表集成”,一般納稅人90%以上申報“零錄入”;在獲得電力供應環節,在渝投資的小微企業,外線接入“零成本”,平均接電時間減至6.4天;在跨境貿易環節,重慶港至上海港水運整體時間平均減少40%;在辦理破產環節,重慶推進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目前已有超過3.4萬戶企業通過簡易注銷程序順利退出市場……
“管”的有效性不斷增強
食品安全,如何監管?“過去,依靠的是人海戰術。”彭水縣市場監管局紹慶所所長嚴仁紅說。
智慧監管平臺的建立,改變了這種窘況。具體而言,就是建立一個囊括企業信息、人員信息、抽檢信息、日常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公眾評價等諸多信息的大數據平臺。通過數據對比、數量演算、圖形展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進行分類提取排名和監管密度成效的關聯性分析,形成多類型、多角度、多元化分析報告。
同時,依托于人工智能,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對市場主體進行分值評估,得分越低風險排名越高。經常“數據飄紅”的企業,是監管重點。
不斷增強“管”的有效性,類似的創新監管方式,在重慶還有很多。今年以來,重慶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依法依規抽查3.5%的企業,結果公示率100%;分級制定市場主體年度監管計劃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檢查”;建立信用聯合獎懲機制,51個市級部門依據“紅黑名單”累計實施獎勵3.8萬次。
增強“管”的有效性,科技是手段,以人為本,才是宗旨。為此,重慶制定《重慶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罰清單》,對71項輕微違法行為免于行政處罰。這些違法行為按照類型劃分,涉及市場監管13個領域,包括證照、廣告、網絡合同、知識產權、特種設備、計量、標準化、工業產品、認證、食品、藥械及化妝品、一般產品質量及價格監管領域。
“服”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找政府辦事,怎樣才能辦得更快?
過去,璧山區一些企業傾向于“找熟人”、“打招呼”。現在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企業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公眾號、政企座談會等平臺“吹哨”,相關部門就會迅速跟進,前來“報到”。
位于璧山高新區的重慶大江動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下稱大江動力),就是該機制的受益者。這家企業正門兩側有許多高大的樹木遮擋視線,集裝箱車輛進出不夠安全,還容易堵塞主路。
怎樣才能在合規前提下,盡快拓寬公司正門?2020年7月,該公司受邀參加璧山高新區管委會舉行的“周二早餐會”,會上,企業代表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提出想拓寬正門。會后,璧山區城管局、璧山高新區經發局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就到現場實地查勘,并擬定整改方案。
8月底,大江動力提交整改申請并繳費;9月底,整改進場施工。如今,大江動力的正門已經完成拓寬,生產更加安全。
一年來,為提升服務滿意度,重慶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提升服務效能。其中,“渝快辦”實現了平臺移動端、PC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同步”。截至目前,“渝快辦”累計注冊用戶達2000萬,辦件量突破1.4億件,市級行政許可事項“最多跑一次”比例超過97%,網上可辦事項超過95%。
同時,加快推進“跨省通辦”,“渝快辦”與四川“天府通辦”全面聯通,第一批97項高頻事項在2020年底實現了川渝兩地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前瞻>>>
四方面加勁 這樣的營商環境值得期待
創建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是挑戰,更是機遇。
為加快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下一步,重慶將從政務、市場、要素和法治四個方面著手,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政務環境方面,目標是便捷高效,方法路徑主要包括: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全程網辦”,逐項打通堵點卡點,讓數據在“渝快辦”無障礙流動,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推進“跨省通辦”,先行做好“川渝通辦”;增強政策措施的規范性和穩定性,做到可預期;全力落實紓困惠企政策,推動相關政策延期擴面,重點解決政策執行“最后一公里”問題;探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確需申請的,簡化申報手續、減少申報環節。
市場環境方面,要力求更加競爭有序。為此,重慶將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及時清理有悖于平等保護、公平競爭的涉企文件;推廣承諾制信用審批制度,推動川渝地區誠信記錄共享共用,建立重點領域跨區域聯合獎懲機制;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減少對市場活動的不當干擾、過度干預;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公開執法標準和程序,推行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防止隨意執法、權力濫用;強化“互聯網+監管”,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
要素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為進一步營造優質齊全的要素環境,重慶將通過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規范服務收費、健全“銀政企保”對接機制等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爭取國家電網支持,統籌川渝電網規劃、建設和運營,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加快推進多式聯運、通關一體化,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建立川渝地區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區域內人才優化配置。聚焦各類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落實更有力度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
法治環境的好壞,甚至能決定企業的生死。為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重慶將加快推進《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立法;強化破產審判組織專業化建設,嚴格規范涉及企業、企業家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案件的執法司法行為,依法保障企業合法經營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深化案件繁簡分流,推動小額速裁、簡案速裁機制建設;大力整治拖欠民營企業賬款行為,切實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推動各級干部光明磊落與企業家交往,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尊重企業家、理解企業家、關心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數讀>>>
2020重慶營商環境
6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在36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排名中,重慶位列第五
今年1-11月,新增民營市場主體44.2萬戶,同比增長13%
2020年,重慶動態調整市、區縣、鄉鎮三級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其中僅向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下放的市級管理權限,就分別達到310項和418項
在企業開辦環節,全面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一日辦結,目前網上辦理率達98.1%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環節,將審批全流程事項壓減至100項,申報材料精簡20%以上;小型低風險建設項目全流程環節壓減至8個,時間壓減至34天,便利度位居全國前列
“渝快辦”實現平臺移動端、PC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同步”,累計注冊用戶達2000萬,辦件量突破1.4億件,市級行政許可事項“最多跑一次”比例超過97%,網上可辦事項超過95%。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