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數百家外貿企業的調研
近期,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中國機電商會”)等部門對外貿企業的調研顯示,企業出口預期明顯好轉,全年實現增長的信心回升,但總體呈現暖意的同時,外需不振導致的訂單不足依然是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不少企業正在積極開拓新市場、發展新業態,采取一系列穩訂單穩外貿舉措。
——預期好轉 信心回升
在廣交會期間,中國機電商會對600家機電企業的問卷調研和300余家企業的現場走訪顯示,36.8%的企業預計上半年出口額同比增長,高于預計下降的企業,更明顯好于去年同期調研預期,對全年出口額持增長預期的企業比重擴大到42.5%。據了解,這是去年春季廣交會調研以來,預期出口增長的企業比重首次超過預期下降的比重,顯示企業出口信心的回升。調研還顯示,訂單情況有所好轉,訂單量同比增長的企業比重情況明顯好于上年。
“通過監測150家重點外貿企業發現,訂單整體在恢復過程中,從今年1月開始逐月好轉。”浙江省義烏市商務局近期的摸底也顯示企業訂單情況向好。該局外貿科科長黃俊橋介紹,義烏面上的數據算是比較好的,今年1-3月份預計增長10%左右。尤其是3月10日以后,義烏市場上的人流增加明顯,線下市場也在恢復。“現在外商回來了,都希望去市場下單,比一比、摸一摸行情。客流轉化為訂單也還需要一個過程。”
整體回暖向好,這與今年以來的外貿進出口數據走勢相呼應。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9.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其中3月當月進出口同比增長15.5%,開局總體平穩。業內人士分析,3月進出口增速回升,既有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低的原因,也有累積訂單集中釋放、跨境運輸更加通暢、組團出海初見成效、企業預期有所回暖等因素支撐。
海關數據也顯示出外貿經營主體活力有所增強。一季度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同比增長5.9%,比去年同期增加2.5萬家,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4.4%,占我進出口比重上升至52.4%,較去年同期提高了4.5個百分點。
“隨著國內系列展會的開展、商務人員往來更加便利、貿易創新持續深化等,我國外貿回暖趨勢有望持續。”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所長許英明說。
——仍面臨訂單不足等挑戰
不過,盡管總體向好,外需不振導致的訂單不足依然是當前不少企業面臨的挑戰。中國機電商會調研顯示,訂單情況有所好轉,但訂單量同比增長的企業比重(32.2%)仍低于訂單下降的企業(39.3%),且企業訂單仍以短單為主,排產2個月內的訂單比例占六成以上。此外,企業利潤水平依然較低。參與調研的企業中,超過八成表示目前出口利潤率較2022年水平基本持平或下降。
“今年以來,外貿形勢非常嚴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4月23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坦言,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4.8%的增長,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實現了“開門穩”。但是必須看到,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外部環境看,外需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約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將全球經濟增長率由2.9%下調到2.8%。從經營主體來看,我國外貿企業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和困難,比如去國外參展不方便、貿易風險還在上升、經營壓力增加等。
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措施,并作出系列部署。
商務部也表示,將會同地方和有關部門,密切跟蹤外貿運行情況,做好形勢分析研判,抓好政策落實,發揮好政策組合拳作用,穩住外貿規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為企業賦能,為企業抓住機遇、開拓市場,為鞏固經濟向好態勢多作貢獻。
——開拓新市場 發展新業態
“我們應對挑戰,就是六個字:三個高三個化。”浙江一家從事園林設備制造的國家單項冠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年產200萬到300萬臺設備,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和歐洲。“三高,就是請高手,招聘吸引人才尤其是研發人才;增高位,提高品質提升品位提高定位;攀高親,與龍頭行業及企業形成信任關系,變成戰略合作伙伴。三化,就是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
當下,不少企業正積極開拓新市場、發展新業態,采取一系列措施穩訂單開拓市場。
一次見面勝過千封郵件。中國貿促會一季度對44個大行業、646個小行業的10028家中國企業海外參展抽樣調查顯示,企業普遍反映海外參展有較大收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出展熱門。
中國機電商會調研發現,企業對RCEP市場的預期明顯好于歐美市場,超八成企業預計全年對RCEP市場出口持平或增長,好于對歐美傳統市場預期。
海關數據顯示,3月當月,我國對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了27.5%、18.6%和29.4%,部分彌補了傳統市場需求不振帶來的影響。
除了開拓新市場,不少企業也在加快自主品牌建設、探索外貿新業態發展。
中國機電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介紹,不少企業關注自主品牌培育,把握“專注”和“創新”兩大主線,提升海外市場競爭力。如一家主營安防產品的企業瞄準國際一線品牌,在包括生產設備等全產業鏈加大研發投入,在本行業“一米的地方深挖一萬米”,一季度訂單量實現同比翻番。
中小微企業瞄準跨境電商,打造自主品牌,通過跨境電商幫助綜合性價比較高的中國好貨暢行全球。例如,某主營光伏組件企業通過在重點海外市場布局“海外倉”夯實供貨能力,目前企業一季度出口額已接近去年上半年水平。
海關數據也顯示,出口產品結構持續提升。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勢不減,電動汽車、光伏、鋰電池等“新三樣”競爭優勢持續釋放,一季度合計出口增長66.9%,拉動我國出口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
許英明分析,整體看,海外市場需求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我國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多元化還在推進,企業保訂單壓力還會持續。
在他看來,要落實好穩規模優結構的外貿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更多參加展會,尋求訂單機會;更多關注新興市場,探索市場多元化。隨著RCEP落地生效和“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增長點,未來有望持續增長。我國外貿“新三樣”國際競爭力逐漸增強,未來仍是領跑外貿出口的新勢力。
“應對外部挑戰,關鍵在于形成自身穩定的生產能力。”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認為,需要在政策上提供更好服務,幫助企業的產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多元化發展,增強供應鏈彈性。比如,提供更多信息服務平臺,在“一帶一路”區域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對于一些重點產業鏈進行引導,促進企業更多地開展有效合作,增強整體供應鏈韌性,保持并加強我們在全球響應需求變化的能力。(記者 孫韶華 王文博 屈凌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