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木頭能做什么?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里,以木材為原料不僅造出了紙,而且造出了布、可降解材料,甚至是木糖醇。不可思議的背后,是企業對自己開展的科技創新革命。
太陽紙業的轉型升級是濟寧市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縮影。“資源型城市”“一煤獨大”等標簽一度讓濟寧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積重難返。局,怎么破?濟寧市明確發展方向,大抓產業、抓大產業,扎扎實實把每個產業做大做強,帶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塑成優勢、突圍奮進。在這一過程中,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被“寄予重托”。
傳統產業“有中出新”
9月26日晚,太陽紙業29號車間里機聲隆隆卻空無一人,偌大機組運轉的大腦藏在不起眼的中控室里:兩名工作人員輕觸鼠標,控制著生產各環節,每隔50多分鐘就有一卷40多噸重的文化用紙走下生產線。
經過近40年發展,太陽紙業已經擁有了數十條全球先進的制漿造紙生產線。如果把紙漿造紙主業比作樹干,那只有科技創新才能讓大樹枝繁葉茂。在溶解漿生產車間,原料木材朝著和紙沒有任何關系的方向發展:溶解漿經過連續蒸煮后,得到純度95%的纖維素,經進一步加工后成為觸感舒適的莫代爾棉。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應廣東介紹,這項技術每年至少為企業貢獻16億元的產值。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是一場接力賽。多年來,濟寧牢牢扭住制造業這個根本,通過科技創新助推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橡膠制品、造紙及紙制品、新型建材、煤炭產業等優勢傳統產業提檔升級。當地打造“231”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繪制完善關鍵產業鏈圖譜,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三鏈”合一,全面推行“群長+鏈長制”。近日,濟寧啟動“干部助企攀登”活動,選派市縣兩級834名干部聯系服務402家重點制造業企業,402名干部進駐企業掛職半年,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新興產業“無中生有”
前端是煉油的廢品油渣,中端是高品質針狀焦材料,末端還有其他產品,山東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演繹著“無中生有”。
“公司針狀焦總產能達20萬噸/年,國內行業領先,并躋身世界前列。”益大新材料總工程師彭莉介紹。不僅如此,公司還和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在產業鏈條末端聯合研發新產品。
把產業發展推向更高層級,離不開革故鼎新的緊迫感和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堅定決心。濟寧市各級各部門加強政企聯動、合力攻堅,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上陣抓科技創新、當好“后勤部長”,用最優的政策、最好的服務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當地還探索關鍵技術“全球揭榜”引才機制,引進院士等頂尖人才團隊,市財政給予最高1000萬元經費資助。
在優質創新環境下,汶上新風光電子將創新基因融入血脈,成為山東首家上市科創板的國企。如今,新風光擁有專利135項,多次獲國家、省市科技大獎,參與和主導制定了17項國家與行業標準。企業研發生產的變頻調速器、動態無功補償裝置(SVG)和軌道交通能量回饋裝置三大系列產品,每年節電約166.77億度。
物流產業通江達海
嗚——8月26日下午兩點半,一列滿載煤炭的火車由瓦日鐵路轉入京杭運河梁山港,車皮在13萬平方米的煤棚里邊走邊翻轉,煤炭一落地,就運送到在溜筒下等候的貨船上。半小時后,一支載量9000噸的船隊壓著吃水線駛出裝載位,隨時啟程南下。“像這樣進進出出,每天僅煤炭進出貨量就達3萬多噸,貨物背后的資金流超過1000萬元。”梁山港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哲介紹,這里可堆放90萬噸煤炭,被稱為不產煤的“地上煤礦”。
“我們占據西煤東運鐵水咽喉,有做強供應鏈和平臺的優勢。”陳哲表示。濟寧以此為開端,按照“依托運河航運,把濟寧建設成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的目標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集中政策支持建設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大港口,暢通標準化運輸大通道,推動港產城發展大融合,打開通江達海、連接全國、通向世界的大格局。
產業發展是區域經濟崛起的強力引擎,科技創新是引領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濟寧立足實際,在發力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的同時,布局文旅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引領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引擎。如今,因煤而興的濟寧逐步褪去“黑色外衣”,建成工程機械、生物技術、光電產業、煤化工等多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創新創業平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醫藥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壯大……截至7月底,全市“四上”企業新增納統630家,居全省第1位。上半年,10家企業入選2021年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