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回首,民營企業今年成績斐然,在“量”“質”雙升的同時,不斷鞏固專利優勢、加速“出海”。2023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貢獻75%以上的技術創新、新設數量同比增長15.3%、推動“新三樣”出口額快速提升……
民營經濟的發展可謂“滿帆快進正當時”。近日,多地密集出臺政策舉措,從金融服務、稅收等多方面支持民營經濟及市場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作為夯實經濟回升基礎、提升經濟活躍度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需要注重“鏈式”突破。
首先,加快“三鏈”(即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通盤整合和優化。民營經濟應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提高整體“硬實力”,堅持“走出去”。在產業鏈上,企業要找準關鍵環節突破,立足新賽道、創出新模式;在供應鏈上,企業要實現數字化、資產化,下好“研發+應用+供應鏈”體系“一盤棋”;在價值鏈上,企業要積極嵌入全球價值鏈,以高附加值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其次,以“鏈主”撬動作用推動產業“建圈強鏈”。民營龍頭企業勇打頭陣,成為原創技術的“策源地”、新型產業鏈的“鏈長”。中小企業敢于破釜沉舟,成為智能化發展的“試驗田”、細分產業鏈的“小巨人”。各方積極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才可以真正發揮“點”上強龍頭、“線”上延鏈條、“面”上聚生態的效應。
第三,在“多元”融資方式上再突破。融資難、融資貴仍是眾多企業面臨的難題。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往往出現短、頻、急特點。企業要統籌運用股權投資、債權、貸款、保理等方式,亦可通過股權合作等在融資方式上進行多元化探索,為長期經營提前謀局。另據調查,中小企業貸款管理成本平均為大型企業的5倍。中小企業更要學會控制內生成本、優化資本結構,以提高運作效率。
發揮民營經濟在穩定經濟中的“壓艙石”“活躍劑”作用,需形成合力。行業協會應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合作平臺,相關地方部門要在稅收、金融等方面精準施策,厚植企業發展沃土,打好“引、育、留、用”牌,助力民營企業跑出“加速度”。(賈?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