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興則國家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被放在重點任務的首位。2021年,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上,我國的科技創新將開啟怎樣的新局面?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又將為之付出怎樣的努力?本期《中國訪談》,就此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
以下是采訪實錄:
中國網:近年來,我國在很多領域實現“后發先至”,在攻關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方面,創新型領軍企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如何發揮好創新創造生力軍的作用?
周云杰:這首先是觀念問題:到底需要一個制造大國還是一個品牌強國。要創品牌強國,一定要有自主創新,要有自己的專利和標準。
中國家電業有自己的特殊性。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2019年,根據世界的權威調查機構歐睿國際調查,中國白色家電制造量占全球56%,但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占有率約為8.9%。也就是說,中國品牌在海外大部分還是以代工為主,自主品牌比較少。
非常慶幸的是,從創業之初,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先生就堅持自主創牌。海爾的全球產品自主率近100%。在海外占比8.9%的中國品牌里,海爾貢獻率約為71%。雖然,在海外創牌要做到渠道、品牌、營銷、研發的全方位投入,甚至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影響海爾的盈利能力,但我們仍然認為是非常值得的。
中國網:“十四五”規劃建議里提出,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您怎么看待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在基礎研究上面,企業還需要哪些支持?此外,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上面,您有哪些建議?
周云杰:科技創新永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保障供應鏈安全,變成自主可控產業體系,一定離不開科技創新。所以工信部推出幾個國創中心,他的任務和使命就是要突破行業“卡脖子”技術難題。
我們已經申辦了高端智慧智能家電國創中心,通過它我們希望可以成為家電領域,特別是高端家電領域里的世界引領者。這需要許多專利與技術支持,我們聯合十五家企業一起進行聯合攻關,并由眾多院士一起參與。現在,中國家電領域80%的國際標準專家、80%的國際標準提案來自海爾。
中國網:您的議案連續多年關注工業互聯網,建議在全球競爭新形勢下,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走向世界,把握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機遇,保障第四次工業革命話語權。您怎么看待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之間的關系?
周云杰:現在,工業互聯網是時代給中國企業的機會,中國在消費互聯網包括移動支付方面,應該說走在世界前列。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我認為中國仍然有這樣的優勢,工信部關于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三年規劃,是非常貼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的,如果做得好,3到5年后,中國會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所以,我提案的核心也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可以支持中國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概分三個部分:第一個是網絡。主要國家層面,一個確定性骨干網絡,還有企業內部要做網絡化。第二個是平臺,企業要干的。第三個是安全,需要國家企業各個層面都要做的事情。
關于自主平臺建設,至少三個方面要做出特色來。
首先,標準世界占位。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里面,一定要建立標準的話語權。我們大規模定制方面,在國際上已有三個國際標準組織(ISO、IEEE、IEC)把我們作為牽頭單位,但工業互聯網里邊還有很多標準,工業APP、工業軟件等等;有很多標準可以掌握世界標準的話語權。有了標準話語權,將來會使我們的自主可控顯得有底氣。
其次,做出中國特色。要發揮中國制造大國和消費大國的特點,把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進行有效對接,中國的消費互聯網發展在世界上是快速而領先的。把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有效對接,把用戶帶到工業互聯網,讓用戶能夠參與全流程設計,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差異化。工業互聯網即使實現了更高程度的智能化、無人化,但是如果沒有用戶參與,產品不能根據用戶需求迭代,就會失去方向。
最后,堅持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原則。對工業互聯網的認識,起初不一定是高大上的、大而全的東西。反而可以從逐個行業、逐個模塊突破,只要有一個總體藍圖就可以分步做好。
通過工業互聯網各個行業的樣板打造,會給中國無數個細分的行業做出更多隱形的世界冠軍,從而形成中國的工業互聯網。雖然看起來散,但國家有一個總體規劃,各個平臺也有各自規劃,先易后難,先簡后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