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9.64億元!在日前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出版工作委員會發布的《202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今年我國游戲產業進入復蘇階段。2023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95%,首次突破3000億元關口。此外,自研產品海外實銷收入163.66億美元,規模連續4年超千億元人民幣。
“隨著游戲產業的各類屬性不斷被激發,娛樂性已然不再是其獨一屬性,其文化屬性已成為推動游戲產業發展的關鍵動力。”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表示。
從“世界代工廠”到“中國夢工廠”
“國產網絡游戲走過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整個旅程。從商業模式的探尋,到民族文化的自覺,中國游戲人在網游江湖中,堅守著中國玩家的精神家園。”
此次年會上,主題紀錄片中的這句話,引發從業者與玩家的共鳴。今年是中國游戲產業年會20周年,這20年也是中國游戲從“世界代工廠”到“中國夢工廠”的成長史。20年前,“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網絡游戲”,國產游戲只占了4款。如今,在海外市場營收最高的100款手游中,中國游戲占了接近三分之一,遠超美國和日本等游戲大國。從海外游戲風行中國,到中國游戲風行海外,國產游戲贏得了市場話語權的爭奪。
“但我們認為屬于中國游戲的時代才剛剛開始。”網易公司高級副總裁王怡認為,在下一個20年,從業者要持續創新創造,繼續探索和開發出游戲的正向潛力,讓游戲產業超越娛樂屬性,承擔更多社會的使命和責任,贏得更多尊重。
“中國游戲市場從零發展到千億體量、到百花齊放,靠的是一代代創新者推陳出新,未來也必然要靠創新解鎖新的成就。產品有沒有創新力,是不是獨樹一幟,玩家一玩便知。”王怡說。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新批準的105款國產游戲版號,單次審批數量首次突破百款,所涵蓋的游戲企業范圍也更廣,這次新批版號,是繼12月22日新批準一批進口網絡游戲版號后,國家新聞出版署又批準發布的一批國產網絡游戲版號,有力展示了主管部門積極支持網絡游戲發展的鮮明態度。
將傳統文化“裝進”游戲
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此前開展的文化調研報告顯示,84%的中國游戲企業在游戲角色設計中借鑒了中華傳統人物,98%的企業在游戲環境與物品設計中采用了中華傳統文化要素。在文化內容選材上,企業選用傳統文化內容的維度更加豐富,從最初主要借鑒《西游記》《三國演義》等經典名著,逐步拓展到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詩詞歌賦等各種文化形式,極大豐富了游戲產品的文化內涵。
《天涯明月刀》把蘇繡、云錦等非遺融入華服設計,將永定土樓等歷史建筑“裝進”游戲,《畫境·長恨歌》重現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各大游戲廠商在融合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長線探索,積累了眾多成功的創新和實踐案例。“傳統文化的大千世界,就蘊藏在這一針一線、一筆一畫、一曲一調之中。我們通過大量的整理和數字化的創新工作,希望能夠留住傳統文化的根脈,煥新其當代價值。”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張巍表示。
創新性表達傳統戲劇、與景區合作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旅體驗……越來越多的游戲企業聚焦多元發展,充分發揮游戲產品的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以“游戲+”促進產業間合作。
“今年以來,游戲產業規模企穩回升,內容質量顯著提高,科技創新不斷提速,海外市場持續開拓,為優化文化供給、促進科技創新應用、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楊芳說。
跨越山海、產業聯動
網絡游戲擁有龐大的受眾基礎,尤其受到 Z 世代年輕人的喜愛,已經成為跨越山海、影響廣泛的國際文化產業。
網絡游戲通過天然落地的優勢,豐富了不同文化的對話方式,也增進了彼此理解的可能。根據最近的一項海外用戶調研顯示,體驗過中國出海游戲的用戶中,有近三成的用戶產生了到中國旅游的意愿,約27%的用戶增加了對中國的興趣。除了自研產品外,中國企業也在合作開發、IP 改編中,不斷加深國際產業協作。通過分工上的取長補短,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驅動全球性精品的誕生。
“如果能夠把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機地與游戲結合,在游戲中傳遞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讓全球玩家通過游戲了解中國人文、地理、歷史甚至是哲學文化內容,我們的游戲將變得更加鮮活、更有生命力、更具有獨特魅力。”米哈游副總裁殷出波表示,《原神》自2020年上線以來,在全球市場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成績,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創作和推廣過程中加入了大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從情節、角色、場景到音樂、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隨處可見:桂林、張家界、黃龍、九寨溝等地的山川美景融入其中,美食、茶藝、戲曲等元素紛紛嵌入游戲內。
“行業正努力在聚合文化資源、豐富產品表現、深耕核心價值、推動國際交流、賦能產業多元化和協同化發展方面取得新成就。”孫壽山說。
蘇墨(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