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連地址信息都不能說清楚?感覺被騙了!”近日,到安徽合肥旅游的王女士通過某旅游平臺預訂了5月20日的房間。但當天她到了地方后發現,房間的實際地址與網頁上標注的地址并不相符,而且相距很遠。進入夏季旅游高峰,記者調查發現,使用假地址的房源依然潛伏在一些旅游平臺,給消費者出行帶來困擾。
“頁面信息顯示,房源在恒大水晶國際廣場,我出發前聯系民宿老板,得到的也是同樣回復。”王女士說,5月20日,她到達恒大水晶國際廣場后,才被告知需要加民宿老板微信獲取房間的具體地址。打車2公里后,她按照民宿老板發來的視頻指引,才在一處商業綜合體里找到了自己預訂的房間,“七彎八拐才找到,很費勁”。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發現,不少消費者投訴預訂民宿時遭遇實際地址與預訂頁面標注地址不相符的情況,有的消費者甚至反映頁面標注地址與實際地點相差十幾公里。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部分民宿等住宿類產品存在地理位置不佳等情況,一些經營者動起了“歪腦筋”,利用旅游平臺審核漏洞,在房間地址這個關鍵信息上“做文章”,“幽靈民宿”由此產生。此類房源一般強行“傍上”當地著名地標和熱門商圈,甚至使用假名在平臺上線,房源照片往往還有深度“美顏”的痕跡。
“預訂頁面房間的圖片很好看,但到了之后發現實景與圖片相去甚遠。而且衛生也沒有打掃,地上還放著兩瓶喝過的礦泉水瓶。”王女士當即選擇另覓住處。
“地址信息是房源需要注明的關鍵信息,如果房間經營者提供的是虛假地址,則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標明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則表示,“幽靈民宿”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遭遇“幽靈民宿”,可以及時止損、拒絕入住。若遇到由此產生的糾紛,消費者可以與房間經營者進行交涉、協商處理;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可向平臺或者當地消協組織、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投訴。
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對記者表示,房源上線后平臺應當負起篩選房源的責任,按照平臺既有規則對房源進行嚴格審核,并加強日常監管。若審核流程存在漏洞,應當及時修復、調整。“民宿經營者應該誠信經營,并用優質的服務來贏得消費者的好評,而不能以欺騙手段來獲利。”張曉軍指出。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