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研學游市場中出現的種種亂象,既包含國內旅游市場上的通病,也有其特殊之處。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行業規范標準需要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優化完善,與時俱進。研學游涉及文旅、教育等多個領域,無論在規則完善還是在監管發力上,都需要多方聯動、統籌協作,并明確責任和邊界。只有實現規范發展,研學游才能持續熱下去。
暑期到來,各大旅游平臺、旅行社紛紛上新研學游產品。從博物館發現之旅到自然探索活動,從走進國內高校到參加海外游學,研學游熱度持續攀升,相關產品預訂火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游,又稱研學旅行,它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游活動。研學游集合了旅游屬性與教育功能,其中“游”是載體,“研”和“學”是核心,歸根結底是要寓教于“游”,以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讓孩子們在享受旅行時光的同時獲得學習體驗,既培養實踐能力,又激發探索欲望,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面對近年來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研學游經營主體加速增長。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超過1600個,研學企業30000多家,研學市場規模1469億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22億元。然而,在市場火爆的同時,部分經營者資質不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價格不透明、實際服務與廣告承諾不符等種種亂象也隨之產生。不少家長吐槽稱,研學游“只游不學”,變成了“到此一游”。
有論者將這些亂象歸因于行業規范標準的缺失,這或許并不十分準確。早在2016年12月19日,原國家旅游局就發布了《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并于2017年5月1日起實施。文件對服務提供方、人員配置、研學旅行產品、服務項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幾大類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2016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11部門也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后一個文件主要是面向教育行業,例如文件規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而前一個文件主要是面向旅游行業,例如文件規定,活動主辦方為“有明確研學旅行主題和教育目的的研學旅行活動組織方”,而并不局限于教育部門和學校。事實上,目前的研學游市場可以清晰地分成兩部分,一是由學校主導的公益性活動,二是由其他社會機構組織的盈利性活動。相比通常流程完備的學校公益性活動,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盈利性研學游活動雖然市場發展更迅猛,但各種問題也更加凸顯。
推動研學游走深走實,廣大中小學校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確保研學內容與學校教育目標相契合,無論是合理規劃研學活動,還是嚴格遴選合作機構,都是必要的。同時也要看到,面對研學游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學校不可能包辦一切。市場發展狀況也說明了這一點。
研學游市場中出現的種種亂象,既包含國內旅游市場上的通病,也有其特殊之處。雖然研學游行業此前已有相關規范和意見,但時隔多年,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行業規模早已今非昔比,而且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也意味著行業規范標準需要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優化完善,與時俱進,補齊規則短板。值得強調的是,研學游涉及文旅、教育等多個領域,無論在規則完善還是在監管發力上,都需要多方聯動、統籌協作,并明確責任和邊界。只有實現規范發展,研學游才能持續熱下去。(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