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德州市經濟合作局局長喬方紅
德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市經濟合作局局長喬方紅
隨著經濟形勢改變的影響已經逐步從宏觀步入微觀,從中央漸至地方,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已經開始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議題,特別是地方經濟發展中極其重要的招商引資環節,更是迫切地需要一種新的工作思路。在新常態下,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方式理念應該做出哪些調整?這些調整又需要何種具體的措施才能得以落實?正是帶著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報》記者專訪了德州經濟合作局局長、德州發改委副主任喬方紅。
《中國企業報》:你認為,在新常態下招商引資在德州經濟發展中是否依然是重要環節?
喬方紅:從我們目前的判斷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德州2014年1—8月份全市民企納稅百強,前十名有八家是招商企業,納稅過億元的五家企業全部是招商項目,這個是以往招商引資所取得的成效。而從發展階段看,德州GDP總量1955.8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1.54億元,位于全省17個地市的第11位,同全國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加明顯,仍處于工業化中期的前半階段,因此,積極擴大經濟總量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德州市的重點發展方向。《中國企業報》:在新常態下,德州的招商引資與以前會有什么不同?
喬方紅:最主要的變化集中在招商引資的思路上。以往的招商引資需要一定的政策傾斜,但在新常態下,隨著稅費、土地政策的變化和土地指標越來越稀缺的現狀,傳統的以零地價和低地價政策作為廉價資源吸引外來投資的方式將不復存在,拼資源、拼政策的老路已經行不通了。所以,以后的招商引資將主要集中在發揮德州本來就具有的優勢。
《中國企業報》:能不能詳細解釋一下你說的這個“德州本來就具有的優勢”?
喬方紅:比如說,德州優越的地理交通區位,比如說德州150平方公里,實現了九通一平的生態科技城,比如說陵縣撤縣劃區,實現了中心城區規模和人口成倍擴大,再比如說“京津冀一體化”和“一區一帶”等政策帶來的優勢,這些都是“德州本來就具有的優勢”,我們以后的招商工作也將主要圍繞這些優勢開展。
《中國企業報》:伴隨新常態的還有經濟結構的調整,德州的招商引資有什么對應的措施嗎?
喬方紅:經濟結構的變化對于德州招商引資的影響是明顯的,我們也在努力調整策略以適應這一變化。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是要推進“鏈”式招商,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農副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綠色化工和紡織服裝四大傳統優勢產業招商的層次與質量,做大做強產業鏈條,這是“強鏈”工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拉長健全產業鏈條,這是“健鏈”工程;要針對國家財稅政策調整方向,圍繞商貿科技金融、文化健康旅游和城市綜合體建設,招引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現代物流項目,補齊薄弱環節,打造財稅增長新亮點,這是“補鏈”工程。
另外,在我們看來,招商并不僅僅是吸引企業來直接落戶,招商引資應該有更為廣泛的外延和內涵,我們目前就正在向招才引智、招金引銀、招研引學延伸,由單純引項目向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市場拓展,由直接引進項目向與現有企業嫁接合作、股權轉讓、技術人才入股等共同引進推動。
《中國企業報》:好的思路是很重要的,但招商引資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能不能講一講在新常態背景下,德州對于招商引資的實施有些什么具體的方法?
喬方紅:確實,好的思路也需要有好的執行來實現,特別是對于招商引資而言,好的執行方式尤為重要。
在目前的形勢下,單一的招商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的規劃是建立一個立體的、多層面的招商方式。在這里面,首當其沖的層面是政府招商,由一名市領導帶領一個產業辦,加上所分管部門組成一個招商團隊,建立健全一個橫向分工負責、縱向逐級負責、人員崗位負責的常態化招商機制;第二個層面的是企業招商,通過出臺優惠政策、獎勵機制,引導現有企業積極向行業的上下游企業招商;第三個層面是中介招,有針對性地參與一些大型商會、企業家聯合會或企業家俱樂部活動,探索把企業高端發展論壇與德州招商引資對接關聯;最終實現的是全民招商,營造一個人人參與招商,人人關注招商,人人是招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中國企業報》:招商是第一步,而在招商之后,德州有沒有相關的措施以提供給企業一個合適的發展環境?
喬方紅:招商只是我們服務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更需要打造軟環境品牌,使企業快建設、早投產是德州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企業需要一個高效的政府服務,我們就提供“一站式”審批服務,對已認定的項目,從手續辦理到開工落地,一直到項目竣工投產,全程服務;企業需要一個舒適的落地環境,我們就真心實意為他們解決土地、資金、技術、人才和研發方面需求,比如目前我們就在探討建立產業扶持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支持鼓勵企業在我市落戶,探索拿出部分土地指標市本級統籌,對大項目、好項目給予傾斜扶持激勵,同時還要建立孵化器、研發樓,積極引進人才、科技,努力實現全市資源共享。(本報記者 宋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