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東站,南來北往必經之地王利博制圖
大發展勢必要求大改革,大改革才能推動大發展。
面對改革大潮,德州堅持頂層設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把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作為深化改革的首要因素,突破制度瓶頸,讓發展能量幾何級釋放。
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德州市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6個專項小組和市委改革辦。德州深化重點領域法人改革,主要是著眼體制機制上的頑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率先取得突破。
簡政放權
大規模、深層次啟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審批、行政確認等9類行政權力事項,在權力事項總量與其他各市保持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通過權力類別調整,最大限度精簡審批目錄、做大服務目錄、做實監管目錄,推動各部門由注重事前審批,向加強事前服務和事中事后監管轉變。
德州市在啟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還啟動了政府大部門體制改革和社會組織管理、財稅體制等配套改革。
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按照這一改革思路,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的總數減少到263項,是全省地級市中審批事項最少的市之一,通過改革,基本消除了區域內職能部門重疊、管理權限交叉的弊端。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踏步推進,只是德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縮影。為確保改革進程蹄疾而步穩,德州研究制定了市委2014年重點改革事項,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德州先后啟動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民主法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黨的建設制度和紀律檢查體制“六大領域改革”,承擔16項國家級、27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年內需完成的287項改革重點事項已全部啟動,目前已完成158項,一些領域改革成效逐漸顯現,形成了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改革路徑。
激發活力
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注重激發和釋放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營改增”試點、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全市公司新設立登記數量同比增長101.5%。
在金融領域,為了提升金融活力,促進銀企合作,推進企業股改,德州市篩選上市后備資源企業102家,已完成股改企業42家,這一工作經驗和具體做法,成了全省推廣的經驗。
隨著金融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市不良貸款率較2014年初下降0.33個百分點。
進一步健全完善科技金融融合創新,推進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德州市不久前成功舉辦第四屆資本交易大會暨融入首都經濟圈投資洽談會,融資總量破千億元。深入推進招才引智機制改革,實施現代產業人才支撐計劃,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88人,是歷年存量的近4倍。
經濟發展離不開誠信建設的制度化。德州以寧津縣為試點,以打造“誠信寧津”為目標,推進以政務誠信為先導,企業誠信為重點,社會誠信為核心的“三位一體”誠信體系建設,成為全省首批誠信建設試點,誠信寧津的品牌越叫越響。以此為發端,目前,誠信德州建設正在全面推進。
錯位發展
在大格局下謀劃發展需要有明確的定位,在大戰略下推進發展需要有科學的路徑。
為此,德州依托區位交通、產業基礎、園區平臺、生態經濟四大優勢,立足錯位發展,突出特色發展,頂層設計、高點定位、明確目標,全力打造首都經濟圈產業轉移承接基地、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優質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高素質勞動力培訓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生態屏障“四基地一屏障”,加快建設魯冀邊界科學跨越發展先行區、生態低碳發展新高地、全省對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圈橋頭堡,積極探索區域競合發展、融合創新發展之路。
在區域競合中,最激烈的是產業競爭,最重要的也是產業合作。近年來,德州市在傳統產業持續改造提升的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加速突破,與先進地區加強產業合作的基礎越來越堅實、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的平臺越來越好。為此,德州專門成立了對接央企辦公室,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與央企(強企)對接合作工作的意見》,計劃用5年時間,全市新增央企(強企)合資合作重大項目100個以上,實際到位資金1000億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150多家企業與京津地區關聯企業結成合作伙伴,已有58家央企投資的81個項目落戶德州,總投資達1306億元,中建材三新產業園、中商智慧總部、中礦低碳環保裝備、中國地理標志企業基地等一批投資過百億元的項目正在推進實施。
德州是全國第一個與天津濱海新區結為友好市區并設立駐濱海新區辦事處的城市,全市為天津配套的產業產值三年增長60%,30%的農副產品供應天津,40%的商品從天津口岸進入國際市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