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馬夸特汽車電子系統及開關二期項目簽約落地,時隔5年,全球開關及控制系統里領域隱形冠軍再度與臨港區“牽手”。
2月開始對接,4月正式簽約,短短兩個月,總投資4億元的天海藏食品深加工產業項目正式花落臨港區。
小分隊8月到廈門拜訪,航空結構與醫療器材復材部件項目客商預計9月來威。臨港區商務局負責人介紹說,該項目合作內容已基本敲定,有信心年內完成簽約。
一兩次可以解釋為偶然,但在臨港區前7個月簽約的26個優質項目中,類似例子并不少見。普遍給人以“拉鋸戰”印象的招商引資,何以變成按月計算的“閃電戰”?近日,記者走進臨港區,實地感受以商招商魅力背后的邏輯與力量。
思路想在出路前 4月11日,是臨港區今年招商引資的一件“關鍵大事”——德國馬夸特汽車電子系統與開關二期項目正式簽約,投資4000萬歐元的德國“大塊頭”二度落地威海。
看似“偶然”的背后,實際上工作思路帶來的“必然”。隨著招商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以讓利為核心的傳統招商策略日漸式微,圍繞產業鏈補鏈延鏈和產業聚集發展的以商招商,成為臨港區今年豐碩招商成果背后的秘訣所在。
時間回溯到2017年5月,隨著全球開關及控制系統里領域隱形冠軍馬夸特集團的落地,臨港區就已經嗅到以商招商的良好契機——一期項目簽約時,他們第一時間向馬夸特集團發出邀約,為二期項目預留了土地,期待著雙方再次合作牽手。
果不其然,2021年,馬夸特集團啟動中國業務拓展的選址工作,擁有服務一期項目成功經驗的臨港區,成為馬夸特集團的首選。正如馬夸特集團首席執行官哈拉德·馬夸特博士簽約現場的話語:“再次相聚并啟動二期項目,印證了我們當年所作決定的正確性。”
借力打力擴展“朋友圈”,落地的不止一個馬夸特。以商招商策略下,產業鏈條的帶動效應逐漸顯現——
2021年,江河液壓成為臨港區第一個“拿地即開工”項目。一年后,總經理孫海濤主動成為政府招商的“紅娘”,將上游供貨企業吉威帶來臨港,實現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延伸;
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園里,盛林醫用新材料及電子連接器項目在各路新材料企業的吸引下入住園區,精密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連接器等系列產品達產后將帶來3.8億元的收入。
種種例證,不勝枚舉。今年以來,臨港區實際使用外資年度目標完成度已超七成,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約30%,以高水平招商引資帶動全區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投資跑在引資前 項目沒入住,“家”已經安好了。走進中日(威海)產業合作園區,高標準日式廠房和人才公寓鱗次櫛比。工人下班后,短短兩三分鐘就能步行回家。
“這種拎包入住2.0模式,既方便項目直接搬來,也能把工人留住,真正打消企業投資的后顧之憂。”臨港區商務局負責人說,臨港區目前有2處青年中心和人才公寓正在建設,投用后可滿足萬人以上住房需求。
招商引資面對的是市場經濟,有投入才有產出。在臨港區,這份投入既體現在中日(威海)產業合作園區、中歐先進智造產業園等特色園區載體,也體現在冰球館、國際學校等接軌國際的配套設施。由此形成的綜合競爭力,讓臨港區成為不少國外客商眼中的“第二故鄉”。
看似不吝手筆,背后其實有筆精打細算的“長遠賬”。“我們主要圍繞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主導產業‘招商選資’。引進龍頭企業投入大,但帶動配套企業入駐后能形成更大產出;成長性強的企業起步期效益較低,但未來會有很大盈利空間。”臨港區商務局負責人說。
好環境就是一心一意為企業著想。項目落地后,臨港區還會提供企業全發展周期的跟蹤服務,確保項目能夠快速建設、順利投產、加速膨脹,實現良好發展。
答卷寫在問卷前 熟悉招商流程的人都知道,對接好項目、大項目,少不了和戴德梁行、高力國際等“世界五大行”打交道。這些機構常為跨國公司提供項目選址等領域專業咨詢,對城市能否納入大企業選擇范圍意義非凡。
要征服專業,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專業。多年來,臨港區根據“世界五大行”問卷,整理出一份包含水電供應、地質、生態等各領域200多條信息的臨港特色答卷。對每個項目選址,招商人員甚至能調出周邊90分鐘車程內覆蓋的所有相關配套企業,第一時間進行答復。
“這份‘答卷’主要用來參考。實際上,我們要求招商人員根據職責分工,把這份答卷牢牢記在腦子里,決不能被客商問倒。”臨港區商務局負責人說,為此,臨港區圍繞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醫藥及醫療器械、日韓招商、歐美招商、服務業招商等六個領域,建立“獎優罰劣、良性競爭”的績效考核體系,努力打造一支向“世界五大行”看齊的招商隊伍。
“軍令狀”下,區商務局、威海臨港投資促進有限公司和威海臨港新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部門單位的招商人員繃緊了弦。今年以來,專業招商人員參加專業化精準化招商引資業務培訓會等專題培訓十余場次,帶動臨港區形成了全員招商的火熱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