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之中一片別樣凈土”、“詩書千卷可一飽眼福”、“古典輕音樂伴隨茶香裊裊更有繁花修竹陶冶身心”、“除了老板養眼的精湛茶藝,還有插花、賞樂、攝影、繪畫、禮品DIY等活動體驗”……網友對鳴香薈的評價讓這間海派文化茶館的形象更為生動立體。正值冬日,《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來到茶香氤氳的鳴香薈,與上海鳴香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英蓮進行對談。
“不要分配,要創業” 王英蓮是一名擁有多重身份的女強人,她本人最為自豪的是她曾是一名軍人。
雖有優秀簡歷的她,卻在退伍之后放棄了本該享受的分配工作優厚待遇,一門心思想創業。憑借其老家的傳統“土布”工藝和她那不懼未知勇往直前的銳氣,王英蓮從紡織起家,先后嘗試了服飾、外貿玩具、禮品等行業,后歷經輾轉不斷積累,于2008年來到上海,成立鳴香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公司剛創辦之初是以做禮品為主,14年時開始做一些茶的周邊產品,其中包括茶服。”王英蓮回憶,“當時我一位在云南開茶廠的朋友要出席一些重大的茶事活動,想做出一些和他身份相匹配的服裝,將茶元素更多元地引入‘茶人’的生活中。”直到現在,鳴香薈人文空間中依然留有當時以“日常服飾+茶元素”為創作主題的“一茶三席”牌服裝。
“我對多倫路‘一見鐘情’” “2016年,我擔起母親的重任,為了照顧幼小的孩子,暫停了服裝公司。”“但千里之志如星火燎原,我怎能壓下激揚壯心對自己的鼓舞?這個念頭如決堤泄洪一發不可收拾,我迫切地想把多年來對茶文化、禮文化、生活美學等方面的積累通過實體空間分享展示給更多的人,以此讓大家享受生活之美;也想聚一群同樣愛美愛生活的人,給大家展示自我的舞臺。于是萌生了開辦鳴香薈人文空間這樣一個大家庭的想法。”
王英蓮表示,自己剛來上海的時候就到過多倫路,對這里一見鐘情。在為鳴香薈選定空間時,看到這間房子后便發揮了自己豪爽果斷的性格,當天就拍板付了定金。然而,裝修進行到一半時便遇上疫情的爆發,鳴香薈的開業因一系列的“耽誤”不得不延期至2020年6月才算開業。即便如此,王英蓮依然樂觀表示:“疫情給我提供了一個‘冷靜期’,讓我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重新靜下來思考日后的定位及方向。”
“背靠虹口文化底蘊,做海派文化的優秀茶館” 王英蓮表示,鳴香薈的文化內涵可用十六個字概括——【踐行美育、以士處事、大愛無疆、協和萬邦】。
鳴香薈不是單一的茶文化空間,而是以茶為媒介搭建一個綜合文化橋梁,融合多元文化的大家庭。她希望通過文化傳播熱愛生活的態度與方式,普及惠民、服務商會與團體單位;而作為公共舞臺,她想讓更多人有機會展示分享自己,也以此把更多傳統文化、國內外優秀文化進行融合傳播,讓大眾享受到生活之美的多面性,并最終達成使生活和社會更美好的長遠目標。
目前,鳴香薈的鳴士雅集、鳴士學堂、鳴士圈都以人文藝術為出發點,散發各種各樣的活動內容。通過與藝術家、教授合作,分享或教學繪畫、音樂、書法、篆刻、插花等內容,提供更多元的“雅致生活體驗”。此外,鳴香薈的鳴士圈、女性提升、禮品解決方案等內容也頗受顧客好評。
王英蓮認為,多倫路是上海文化的縮影,早期多倫路上的文人墨客也讓多倫路的文化底蘊變得更為濃厚。鳴香薈居此良地占地利人和,既能因勢利導吸引相關愛好者,又能進一步傳播海派文化,敦促自身成為“多倫路上的優秀海派茶館”。
北外灘、外灘、陸家嘴所形成的黃金三角,讓鳴香薈在具備優越地理位置的同時,享受到虹口的“文化紅利”。王英蓮認為,文化與金融往往處于相輔相成的關系——文化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其除了豐富精神,也為金融增加了底蘊;與此同時,金融的發展也將為推動文化的發展提供助力,為文化創造出更多展示的平臺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