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作為國防武器裝備研制的總設計師單位,中國航發動力所(以下簡稱動力所)肩負著國家大、中型航空發動機研制的重要任務,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黨的建設必須圍繞中心,服務中心,服從中心,用更加科學、創新的方式方法積極落實集團黨建“鑄心”工程的“紅色引擎”作用,是動力所黨建工作必需探討解決的課題。
在此背景下,動力所以促進科研中心為目標,以實現黨建“鑄心”工程“為‘兩機’重大專項的實施和重點型號任務的完成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的總體目標為牽引,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在“黨建+”模型構建的早期階段,就定義利益攸關者需求及所需的流程及舉措,將需求具體化、可操作化,然后再考慮架構分解與驗證。通過“黨建+”模型,定義了系統部署(黨建+工作部署同步化)、搭建平臺(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常態效應(黨建+鼓足干勁常態化)、精準服務(黨建+服務黨員精準化)四個維度的架構流程,并實現各個流程之間基于需求的交互作用,達到各個流程元素的“增值”,實現需求的解決和目標的實現。“黨建+”模型的構建,以有效的途徑,系統設計黨建工作與科研中心工作協同推進,推動了黨建工作與“兩機”重大專項和型號任務深度融合,有力推進了集團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落地實施,充分發揮了黨建“鑄心”工程“紅色引擎”作用,進一步凝聚了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力量,使“一個黨員一面旗幟”飄揚在型號研制、科研攻堅的主戰場,推進航空發動機研制事業發展。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成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富國強軍的戰略高度出發,推進航空工業體制改革采取的重大舉措,體現的是國家意志。中國航發動力所(以下簡稱動力所)作為集團最重要的直屬單位之一,是國防武器裝備研制的總設計師單位,肩負著國家大、中型航空發動機研制的重要任務。因此,對動力所而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黨的建設必須圍繞中心,服務中心,服從中心,從而用更加科學、創新的方式方法積極落實集團黨建“鑄心”工程的“紅色引擎”作用,是所黨建工作必需研究解決的課題。
在此背景下,動力所以促進科研中心為目標,以實現黨建“鑄心”工程“為‘兩機’重大專項的實施和重點型號任務的完成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的總體目標為牽引,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堅持系統化部署、科學化推進,選好黨建工作著力點,明確“加”什么措施能夠促進中心工作、“加”什么方法能夠保證科研生產任務完成,創新黨建工作思路和載體,并結合具體實踐來探尋如何通過構建“黨建+”模型助推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增強信心、提振士氣、抓實作風、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六條標準(攻關能力是否增強、科研生產效率是否提高、工作質量是否提升、個人能力是否提升、取得成果是否明顯、團隊成員幸福感是否增強)”有效落地,做到科研中心工作在哪里“用力”,黨建工作就在哪里“加油”。
(二)研究意義
1.堅持以方法創新為動力,用足“內功”,借助“外力”,使黨建工作出成果
結合系統工程方法論,探索新的黨建工作開展模式,結合黨建工作實際需求探索構建“黨建+”工作模型,找尋黨建工作的內在特點,借助管理思維以及多方資源,保證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切實發揮黨建工作促進科研的作用,解決黨建融入中心的方式方法創新不夠的問題,使黨建工作在圍繞中心工作發揮作用上能夠彰顯優勢、取得成果,成為一項科學系統、持續發展的管理工程。
2.系統設計黨建工作與科研中心工作協同推進,落實黨建“鑄心”工程“紅色引擎”作用
實施好“兩機”重大專項,完成好重點型號任務,解決長期制約航空裝備的動力瓶頸問題,是中國航發最大的“政治”。在集團全面實施黨建“鑄心”工程的戰略引領下,通過有效的途徑,推動黨建工作與“兩機”重大專項和型號任務深度融合,解決黨建工作在開展過程中與科研中心任務系統部署、高效聯動不夠的問題,共同發力把型號工作干出來、完成好。
3.以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引導科研人員工作投入度,助力提升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能力?
通過一系列“實”的載體,使黨建工作能夠“擲地有聲、踏實留印”,實現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有效落地。科研人員通過參與各項活動,感知黨建工作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從而凝聚起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力量,使“一個黨員一面旗幟”飄揚在型號研制、科研攻堅的主戰場,推動航空發動機研制事業發展。
二、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的“黨建+”模型構建
(一)系統工程方法論概述
系統工程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戰后50年代,開始有了初步發展。60年代,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地運用了系統工程的科學方法,此后系統工程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獲得迅速發展,被廣泛應用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開創了系統工程發展的新時期。
系統工程是一種使系統能成功實現的跨學科的方法和手段。系統工程專注于:在開發周期的早期階段,就定義客戶需求與所要求的工程,將需求文件化;然后再考慮完整問題,即運行、成本、進度、性能、培訓、保障、試驗、制造等問題時,進行設計綜合和系統確認。系統工程以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高質量產品為目的,同時考慮了所有用戶的業務和技術需求。
系統工程是一門關于整體(系統)而不是各個部門的設計和應用的學科。它將問題作為一個整體,分析與其相關的所有因素與變量,并將技術與管理關注相結合。
系統工程通過“V”形模型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架構分解和定義,架構綜合和驗證,“V”形模型也是系統工程方法論的核心視角。以航空發動機研制為例,在架構分解與定義階段,通過需求分析、系統設計、部件設計實現架構分解與定義;在架構集成與驗證階段,通過部件驗證、系統驗證實現架構的集成與驗證,最終達到用戶需求。架構分解與綜合驗證相互并行、互相迭代,通過充分定義各方需求,實現各部件/系統間的基于需求的交互作用,實現設計的“增值”。
圖1 系統工程方法論的“V”形模型
?
(二)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的“黨建+”模型構建
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運用系統工程“V”形模型,探索構建助推黨建“鑄心”工程落地,黨建工作融入科研中心工作的新方法——“黨建+”模型,選取重點需求作為著力點,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黨建+”模型中,定義黨建工作融入科研中心工作共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即“V”形模型的左右兩端),分別設計了“黨建+”模型的架構分解與定義階段:調研分析、系統部署(黨建+工作部署同步化)、搭建平臺(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架構集成與驗證階段:常態效應(黨建+鼓足干勁常態化)、精準服務(黨建+服務黨員精準化)、需求驗證。架構分解與定義、架構集成與驗證兩大階段的重點步驟迭代進行,即常態效應(黨建+鼓足干勁常態化)用以進一步驗證搭建平臺(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精準服務(黨建+服務黨員精準化)用以進一步驗證系統部署(黨建+工作部署同步化)、需求驗證用以進一步驗證需求調研,從而實現黨建工作融入科研中心工作成效的交互作用,促進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的有效落地。
圖2 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的“黨建+”模型
?
三、以“黨建+”模型助推黨建“鑄心”工程落地的探索與實踐
(一)調研分析:開展黨建工作如何融入科研中心專項調研
圖3 “黨建+”模型調研分析階段流程
?
聚焦黨建工作“加”什么措施能夠促進中心工作、“加”什么方法能夠保證科研生產任務完成的目標,動力所黨委于2019年2月-4月開展了專項調研。根據相關工作特點,分析并定義了利益攸關者——調研對象,即全面系統聽取所黨委委員、科研技術主管領導及副總師、各基層黨政一把手、支部委員代表、廣大黨員代表等對黨建工作如何融入科研中心的具體需求和意見建議,為有效解決“黨建融入科研中心過程中,要融什么、怎么融”等問題奠定了實踐分析的基礎。
本次調研分析運用了系統工程方法論涉及的德爾菲法與焦點小組訪談法,采用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在問卷調查階段采用了德爾菲法,德爾菲法是采用背對背的通信方式征詢專家小組成員的預測意見,經過幾輪征詢,使專家小組的預測意見趨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結論,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管理者可以最大限度的收集到更多重要觀點。首先由動力所黨建工作部組織成立黨建調研問題預測工作組,預先設計了4個大方面的問卷調查提綱,通過定義所黨委委員、黨群機關部門領導、支部書記及委員等群體為黨建專家群體,將預測的調研提綱征得專家的意見后,經過兩輪整理、歸納、統計、匿名反饋迭代形成結構化的調研問題即黨建工作的焦點,作為后續調研的依據和問題支撐,最終獲取47個調查問卷重點關注子項以及10個方面面對面訪談重點關注子項。
圖4運用“德爾菲法”調研流程
?
在面對面訪談階段采用了焦點小組訪談法,焦點小組訪談是指采用小型座談會的形式,挑選一組具有同質性的消費者或客戶,以討論小組的形式獲得對有關問題的深入了解,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從自由進行的討論中獲取意想不到的信息。以所黨委委員、科研技術主管領導及副總師、各基層黨政一把手、支部委員代表、廣大黨員代表為訪談對象,訪談部門涵蓋動力所科研室、試驗室、試驗工廠以及管理機關等所有業務部門,由黨建工作部領導、成員等組成訪談組進行組織討論。
圖5運用“焦點小組訪談法”訪談調研對象
?
圖6 調研群體分布
圖7 意見建議節選
?
就黨建工作融入科研中心還需要開展哪些工作上,共征集到意見建議317條。基于需求調研結果,動力所黨委進行分析研判,將317條意見建議進行梳理提煉,并對標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結合動力所當前黨建工作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形成四大方面、十二條具體舉措的“黨建+”模型落地實施內容及驗證成效方式,具體包括:一、黨建+工作部署同步化(1.計劃協同促進科研;2.統籌推進黨建工作; 3.創新載體找準融點);二、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4.支部共建交流提升;5.豐富載體發揮實效;6.強化成果交流平臺);三、黨建+鼓足干勁常態化(7.黨員干部示范表率;8.思想工作抓細抓小;9.黨員成長助力科研);四、黨建+服務黨員精準化(10.服務大局解決難題;11.黨性教育凝聚力量.12.表彰慰問鼓舞士氣)。
?
圖8 調研收集意見建議分析匯總
?
(二)系統部署:黨建+工作部署同步化
1.以“三個百分”為目標,使計劃協同促進科研。動力所黨委層面,組織召開一年兩次的年度政工工作討論會、總結會,按月召開政工例會,在研討黨建工作的專門會議中,吸納具有代表性的黨員“發聲”,并在部署黨建工作時充分考慮黨員代表的意見建議。在各黨(總)支部層面,制定黨(總)支部年度工作計劃時,充分研究本單位承擔的科研中心工作重點任務,明確各項急難險重任務及節點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計劃,并由所黨建工作部逐一審核通過后執行計劃,做到與科研中心工作和職工保持0%的距離;通過黨群機關領導、黨支部書記等參加科研生產作業會,科研領導參加黨的政工例會,雙方彼此強化需求牽引和及時聯動,此外以所當前主要型號為線,在不同型號中分別設立兩名“政工員”(型號主管和黨群主管),政工員的職責主要是負責黨建與科研中心重點任務及時互動,通過長效機制了解科研中心工作情況和黨員職工攻堅克難情況等,做到對科研中心工作和職工情況100%的了解;所黨委對黨群機關部門、各黨(總)支部提出明確要求,要及時通過多種載體促進科研中心工作完成,要及時將黨組織的溫暖關懷送到基層黨員身邊,各項要求與干部年薪掛鉤、與支部考核成績掛鉤,做到為科研中心和職工服務200%的努力。
2.對行政負責人和黨組織負責人提出明確要求,統籌推進黨建工作。強化抓黨建、強黨建的主動意識、主業意識、主責意識。所黨委對各基層黨(總)支部行政負責人、黨組織負責人提出明確要求,要求黨組織負責人要找準黨建融入中心的對接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切實發揮帶頭人作用,理直氣壯抓黨建,圍繞科研中心工作,做好黨的工作,教育帶領黨員努力完成好科研中心任務。行政負責人要重視本單位黨組織的工作,為黨的工作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并主動提出中心任務需求,與黨組織負責人共同推進相關工作,統籌黨建一起抓、統籌資源一起用、統籌工作一起推。對于履職情況,建立健全了“明責履責、考責問責”的責任體系,相關責任履行情況在年度干部考核成績中予以體現(黨政一肩挑的領導,科研工作和黨的工作成績分別占50%;行政負責人,科研工作占70%,黨的工作占30%;黨組織負責人,黨的工作占70%,科研工作占30%)。
3.關注“辯證關系”和“末梢神經”,創新載體找準融點。明確“黨建工作抓不好,中心工作不可能好;中心工作完成的不好,黨建工作也不可能好”的“辯證關系”,強化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在黨(總)支部考核項目中增加“中心任務完成情況”指標項,將黨(總)支部對應行政單位的“中心任務完成情況”得分按20%的權重計入黨支部考核總分;增加“特色活動-促進科研中心工作”指標項,并由黨委主要領導親自對指標項的完成情況予以點評,牽引黨(總)支部進一步思考推進中心任務完成的方法舉措,切實發揮積極作用。激活“末梢神經”,充分發揮基層價值鏈條功能,使黨小組作用進一步增強,引導各黨支部不斷創新“三會一課”形式,使“三會一課”在科研工作一線、試驗試車現場、業務工作場所等基層一線發揮作用。將黨(總)支部工作重心由黨支部向黨小組延伸,通過行政班組長任黨小組組長等方式加強黨建工作和科研中心工作的融合,并通過“小型、靈活、多樣、實效”的黨小組活動,采用黨支部委員、黨小組組長帶班的方式,帶頭執行“急難險重”的科研中心工作任務,在實踐中增強“黨建融入科研中心工作”的實際效果。
圖9 黨建工作搭建平臺實施維度
(三)搭建平臺: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
1.“內外部”支部共建交流提升。根據發展需求,實現資源共享,探索建立“陣地一起用、教育一起抓、走訪一起搞、群眾一起幫、典型一起樹、成果一起享”的工作模式,讓工作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讓基層黨建之水活起來。在動力所內部,支部共建按照“抓兩頭帶中間”,即通過“選樹先進、轉化后進、提升中間帶”的工作方法進行,最終帶動整體實現基層黨支部工作全面進步。在選樹先進上,與后進黨支部持續開展結對子;在轉化后進上,建立支部書記帶頭干、支部委員強履職,支部結對幫、黨建工作部直接管和黨委領導親自抓的“五位一體”指導幫助體系;
在提升中間帶上,突出解決工作“一般化”“短期效應”等問題,讓更多的黨支部進入“第一梯隊”,全面發揮出全所各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與外單位黨組織之間以科研中心工作任務為牽引,遵循“同創共建、和諧發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與614所、624所、430廠、航材院等兄弟單位建立了長期共建交流機制,通過黨務知識學習、共性技術交流、典型問題研討、聯合攻關等形式結對共建,加大交流、加強融合,充分發揮黨支部聯動的作用,促進技術管理提升,促進科研中心工作任務開展。
2.抓住三個載體發揮實效。以“鑄心”新長征黨員突擊隊、質量雙放心、共產黨員工程為三個主要載體,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型號研制任務攻堅克難。在“鑄心”新長征黨員突擊隊的推進上,建立信息系統任務節點電子化看板以及重點科研現場顯性化任務跟進看板,并且通過有效的機制,不讓看板“成擺設”,通過看板管理,加強過程監督和指導。建立落實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的“團隊效力火箭模型”,將突擊隊的作用發揮“量化”,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查找工作疏漏、剖析思想根源為目標,開展“1+7”特色質量雙放心活動,將政治標尺、黨員意識與產品需求相統一,促進作風改進和質量提升。聚焦長線科研中心工作任務、管理提升、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共產黨員工程”,引領黨員解決科研中心工作任務中的實際問題。
3.強化成果交流平臺。通過強化“型號成功我成才”的成果交流,動力所黨委組織出版《初心》黨員先鋒模范人物書籍,將黨員弘揚“斗爭精神”,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精神成果”共享。提煉總結黨建工作融入科研中心工作的經驗做法,按月編發《支部工作》交流材料,將“黨建成果”共享,通過匯編形成成果集,并組織召開支部工作述評,由黨委領導親自點評,加強學習推廣。
在支部層面、黨員層面,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向上氛圍,更好地促進科研中心工作順利完成。
(四)常態效應:黨建+鼓足干勁常態化
在黨建+模型構建實施中,以“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階段工作開展為基礎,在支部共建、豐富載體、成果交流的基礎上,對于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階段工作進行實時跟蹤,密切關注支部層面黨建工作開展成效,以鼓足干勁為切入點,梳理出黨員干部示范表率、思想工作抓細抓小、黨員成長助力科研三個進一步驗證點,進一步促進“黨建+搭建平臺系統化”取得實效。
1.在“內外部”支部共建中黨員干部示范表率。“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有一支作風優良的領導集體,一支敢打硬仗的黨員隊伍,全心全意緊緊依靠黨員群眾,就能干好各項科研中心工作。對于一個基層支部而言,能否在“內外部”支部共建中發揮出積極作用,黨員領導干部作為“領頭雁”是關鍵。為此,動力所黨委提出黨員領導干部要切實做到“三個要到位”的要求,即黨員沖鋒陷陣時帶頭攻堅要到位,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帶班制度,帶頭攻堅克難;黨員取得進步時鼓勵激勵要到位,開展“支部書記對您說”活動,在“七一”期間,各黨支部書記集中深入點評每位黨員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對后續工作開展和個人提升提出具體要求,正向引導黨員干事創業的熱情;黨員“爬坡過坎”時溫暖關懷要到位,切實發揮黨支部委員作用,對生活有困難的黨員及時送去關懷和幫助。
2.在推進黨建工作載體時,思想工作抓細抓小。在科研中心工作的關鍵節點,不僅是黨建融入科研中心各項載體如火如荼開展的高峰期,也是黨員“思想波動”的高峰期,可能面臨著來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動力所黨委組織各黨支部建立了支部內思想動態反饋機制,通過輿情員進行黨員職工思想動態反饋,針對黨支部書記和委員開展“溝通的藝術”、“換位思考”等談心談話技能專項培訓,在型號攻堅的關鍵節點,各級黨組織書記,黨(總)支部委員、黨小組長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談心談話機制,獲取職工思想動態,及時交流思想、工作、生活、身體健康等情況,并傾聽黨員職工意見建議,調整工作方法和思路。
圖10 支部內思想動態反饋機制
3.在強化成果交流中,黨員成長助力科研。重視發揮黨支部的主體作用,把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干,營造“型號成功我成才”的良好氛圍。開展“我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宣傳工程,所黨委積極通過宣傳手段,一方面通過跟蹤科研中心任務進展,及時拍攝真實、感人的黨員攻堅鏡頭,推動實際工作場景的實時記錄,注重宣傳身邊人、身邊事兒,聚焦平凡但讓人感動的閃光點,做好日常工作中專注、辛勤等珍貴鏡頭的抓拍,并予以宣傳,提升了黨員干部職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一方面培養黨員干部職工的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大力弘揚“斗爭精神”,注重樹立危機意識,不斷分析總結,積累經驗,為提高認識、應對外部壓力作好準備。同時通過黨支部成果交流,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促進了科研中心任務的完成。
(五)精準服務:黨建+服務黨員精準化
基于“黨建+工作部署同步化”階段計劃協同、統籌推進、創新載體相關工作的開展,從所黨委的層面跟蹤具體工作開展成效,在計劃協同部署過程中做好“服務大局解決難題”,在統籌推進過程中做好“黨性教育凝聚力量”,在找準融點上做好“表彰慰問鼓舞士氣”,以“精準服務”對“黨建+工作部署同步化”進行反饋提升,強化成效。
1.在計劃協同中服務大局解決難題。所黨委建立了基層聯系點制度,所黨委委員、黨建部相關人員分不同層面,來到科研現場、黨員身邊聽取意見、面對面溝通,進一步加強所黨委與各黨(總)支部、黨員群眾的交流,在計劃協同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工作“下沉”,聯系點人員一方面負責隨時解答黨(總)支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一方面搭建及時聽取、收集、反饋各黨支部意見建議的渠道。黨委委員每季度開展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向專家通報本單位發展情況,聽取對本單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專家在科研、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進展情況,幫助協調解決專家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千方百計保障專家科研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通過基層聯系點制度的建立,更好地“服務中心、服務大局”,形成促進科研中心工作順利完成的強大合力。
2.在統籌推進工作中黨性教育凝聚力量。所黨委加強對各基層單位行政負責人、黨組織負責人等開展思想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能力的培訓和提升。匯編紅色教育基地及優秀黨課教師資源,為各級黨組織更好開展思想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提供支撐。開展“‘領導干部’進一線”活動,各黨(總)支部、各黨小組結合科研中心工作,在任務攻堅關鍵期和困難期等重要階段及時組織開展思想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鼓勵大家以昂揚的斗志投入到科研中心工作中。以型號研制IPT團隊成員為切入點,打破基層單位界限,定期組織優秀領導干部赴井岡山、紅旗渠、紅船、延安、西柏坡、遵義、古田、沂蒙山等優質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短期集中培訓班,通過實地參觀、邀請資深教師授課、座談研討等方式,加強了黨性教育,提升了黨性修養,增強了黨員同志使命、責任和擔當精神,增強了黨政同心共同抓好科研中心工作的協同意識和團隊精神,進一步促進了科研中心工作。
3.在找準融點上表彰慰問鼓舞士氣。在明確“黨建工作抓不好,中心工作不可能好;中心工作完成的不好,黨建工作也不可能好”的“辯證關系”中,舞動黨建這個龍頭,最廣泛地把黨員職工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團結起來,進一步鼓舞一線黨員職工群眾的士氣,動力所黨委提出要讓黨員職工群眾感到“三個心連心”,即在“工作出彩,取得成績”時讓黨員職工群眾感到“心連心”,例如在某型號首飛成功、某預研型號設計定型、某驗證平臺試驗試車圓滿結束等關鍵節點,所領導、黨建部門全程跟進,采用座談慰問、表彰獎勵等方式對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進行表彰。在“加班加點,排故攻關”時讓黨員職工群眾感到“心連心”,例如在某重點型號發動機故障集中加班加點攻關時,黨委主要領導深夜帶隊慰問,送去關懷,極大鼓舞了團隊士氣。在“平凡堅守、默默付出”時讓黨員職工群眾感到“心連心”,例如在型號任務攻關過程中,黨委和黨(總)支部實現上下聯動,創新“驚喜慰問”,把關懷送給家屬,給攻關團隊送去“定心丸”,此外“動力小編”深夜走基層,記錄了一個又一個平凡但是感動的“珍貴鏡頭”,進一步鼓舞了黨員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激情與干勁。
(六)成效驗證:進行“雙重”成效驗證
基于“黨建+”模型基于調研分析的成效驗證需求,構建了“黨建工作后評估”和“‘1+N’黨支部目標考核”的“雙重”成效驗證體系。
開展“黨建+”模型助推黨建“鑄心”工程落地2019年度后評估工作:黨建后評估選取“黨建+”重點工作若干項,列為黨建后評估工作項目,通過撰寫總結材料、發放問卷調查、現場檢查、總結評估等方式,從工作依據科學性、工作合規性、工作規范性、結果與目標符合性和工作效果五個方面,共27個要素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對每項工作進行量化打分。最終由后評估管理領導小組形成評估報告,對項目進行總體評價、對效果和效率等作出定性與定量評價、提出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對于需要調整或終結的工作及時糾偏和整改落實,并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
圖11?黨建后評估機制工作評估框架
?
開展“‘1+N’黨支部目標考核:結合“黨建+”模型工作思路,動力所黨委對黨支部考核體系進行了調整,對黨支部層面圍繞“黨建+”模型開展工作進行重點考核,探索構建了動力所“1+N”黨支部考核體系,“1+N”即“圍繞一個考核目標,實施多項重點舉措”。一個明確的考核目標為:加強基層黨支部“三基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提升黨支部考核對于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中心、服從中心、促進中心的拉動作用。具體舉措包括:一系列提效減負的具體舉措、一套系統化的考核內容、一套規范化的黨支部考核流程、一套責任明確的考核組織模式、一套有實效的考核結果運用與獎懲機制。
圖12 “1+N”黨支部考核構成元素
?
通過“黨建+”雙重驗證體系的構建,全方位考核“黨建+系統部署”、“黨建+常態效應”、“黨建+搭建平臺”、“黨建+精準服務”等系列活動和舉措的實施效果,在黨建后評估得分上,“黨建+”工作模型助推黨建“鑄心”工程落地的評估得分為98.75,從黨支部目標考核結果上看,在“黨建+”模型開展工作情況的評分均在9.0分以上(滿分10分),形成了“黨建+”工作模型助推黨建“鑄心”工程落地實施的階段性閉環。
圖13 “黨建+”模型具體實施路徑
?
通過黨建+模型的構建與實施,促進了黨建工作融入中心任務,進一步推動了黨建“鑄心”工程在動力所的落地生根,取得了有力的成效。
1.結合系統工程方法論,探索構建了動力所新的黨建工作開展模式
基于需求分析精準定位黨建工作需求,結合實際探索構建了“黨建+”工作模型,通過“黨建+系統部署”、“黨建+常態效應”、“黨建+搭建平臺”、“黨建+精準服務”,共形成了4個方面12項重點舉措,結合黨建融入中心需求有針對性開展黨建工作,解決黨建融入中心的方式方法創新不夠的問題,保證了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切實發揮黨建工作促進科研的作用,型號政工員設置達到重點任務全覆蓋,51個黨(總)支部全部圍繞科研中心任務完成支部工作計劃的制定并有序推進,通過共建交流等形式助推了科研工作,例如針對某型發動機外場用戶關注的控制系統參數標定數量多、時間長問題,通過支部共建協同設計攻關,實現標定技術的改進,標定參數數量由23項減少為2項,標定時間由10個小時縮短為2個小時,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黨建工作在圍繞中心工作發揮作用上優勢更加彰顯。
2.“黨建+”模型成為動力所深入貫徹落實集團黨建“鑄心”工程的重要手段
通過“三個百分”舉措、黨建聯系基層機制的建立、強化黨性教育系列舉措的實施、“黨建+”成效驗證機制的構建,以有效的途徑,推動了黨建工作與“兩機”重大專項和型號任務深度融合,解決了黨建工作在開展過程中與科研中心任務系統部署、高效聯動不夠的問題,系統設計黨建工作與科研中心工作協同推進,有力推進了集團黨建“鑄心”工程落地實施,充分發揮了黨建“鑄心”工程“紅色引擎”作用。
3.通過一系列“實”的載體,使黨建工作能夠“擲地有聲、踏實留印”
全年度開展專項慰問22次,送去關愛,鼓舞士氣;所、各支部組織赴紅色教育基地學習70余次,強化黨性教育;開展談心談話5600余人次,思想工作“全覆蓋”;深入實施“百青工程”“青年培養項目”,實現黨建“鑄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科研人員通過參與各項活動,有效地感知了黨建工作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通過持續創新、多措并舉,確保黨建工作融入中心任務顯實效,充分發揮黨支部在型號研制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力推進“兩機”專項全面順利實施。
圖14 “黨建+”階段性實踐量化數據
?
四、總結與展望
“黨建+”工作模式是動力所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的一次有益探索,旨在進一步有效落實集團黨建“鑄心”工程的“四方面作用、六條標準”,更好地促進動力所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有效融合,強化黨建工作對各項工作的推動作用,使黨建工作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任務更聚焦,增強黨建工作實效,后續動力所黨委將在工作中持續推進 “黨建+”工作模型,堅持品牌并不斷以新內容、新手段推進所黨建工作邁上新臺階。
案例研究組成員:徐慶澤、冷維杰、韓吉平、許增利、楊威、呂多、曾令博、張向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