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直接體現。2021年,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全國人大代表、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接受本報采訪時提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充分釋放和滿足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和消費需求,不僅有助于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還能夠以消費升級引領經濟轉型,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的發展。
丁世忠認為,“可持續消費”是一種新型的消費理念,它指既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又對環境負面影響較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消費行為,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生態承載力的新型消費方式。
“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不斷提升,可持續消費力量轉化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將不斷增強,也將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大力發展可持續消費對于推動我國經濟健康持續增長、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等方面均具有巨大作用。”丁世忠指出,當前,廣大民眾對可持續消費尚未達成廣泛認識和共識;政府、學術機構、行業企業、消費者等對可持續消費的研究和實踐還不夠全面、充分、深入,缺乏落地實踐的探索。另外,部分企業反映自身提供的可持續性產品與服務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與、響應,可持續性產品供給不足或者消費渠道不暢通等等。
針對以上問題,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與可持續消費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借鑒日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推動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實踐,明確推動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戰略意義,制定國家和區域層面的行動計劃。在法律法規層面,清晰界定圍繞可持續消費的所進行的采購、制造、流通、消費、回收、處理等各環節要求,完善價值鏈各環節資源配置;明確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各個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從法律層面為推動可持續消費保駕護航;制定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評價指標體系,評估和指導中國可持續消費與生產實踐,推動向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轉變;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充分利用財政、稅收優惠等手段支持市場制造和銷售綠色低碳發展;利用市場化激勵措施鼓勵可持續消費。
二、提高可持續產品與服務的供給。
推動消費領域可持續轉型,除了需求側,還需要從供給端發力。要加快可持續生活方式轉型,重點應增加可持續產品的供給,引導公民參與可持續消費,從衣食住行用游等各個領構建新的可持續消費體系。應鼓勵企業和商家應依據自身生產經營特點,推動涵蓋上中下游各主體、產供銷各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綠色供應鏈建設,創新推出符合綠色生活方式的新產品或升級產品。此外,還應提高企業/產品可持續性信息透明度建設,引導并便利機構、消費者等選擇和采購,通過折扣、返現等優惠激勵消費者選擇可持續產品。
三、組織開展推動可持續消費試點建設。
政府牽頭組織開展推動可持續消費試點示范工作,鼓勵具備條件的重點城市、行業和企業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經驗。日前,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等5座城市已經獲批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為更好發揮消費中心城市的作用和意義,增強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力,城市規劃者應從可持續發展角度思考消費,推動建立可持消費示范街、示范區、聚集區等,通過實踐加強理論學習,摸索各方聯動推進可持續消費工作的重點和突破點。
四、積極引導消費者,營造可持續消費的社會氛圍。
培育全民可持續消費意識與習慣,推進可持續消費宣傳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等,引導學生和廣大居民積極踐行垃圾分類回收、綠色低碳程出行、可持續消費等實踐。綜合運用傳統和新型媒體渠道,用生動有趣、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可持續消費宣傳,提高消費者對可持續生產與消費的認知度。建議通過開展可持續消費最佳踐行社區、個人等活動,創造機會讓消費者在各種場合或社交平臺積極分享可持續消費的購物經驗,帶動更多人了解、認知可持續消費的價值意義,形成推動可持續消費的良好氛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