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實施了“千萬工程”。這項工程從浙江全省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并將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來,浙江省一以貫之全面實施“千萬工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深刻重塑,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持續改善,“三農”工作取得歷史性、開拓性、引領性的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千萬工程”在全國范圍內持續推進。經過整整20年的升級迭代,“千萬工程”已經從最初興于一省的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蝶變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系統工程。
“千萬工程”的啟動實施表明,必須將滿足廣大農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到21世紀初,浙江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生活逐漸寬裕,但農村地區在村莊布局、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明顯滯后于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習近平同志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順應廣大農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變化規律,從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的高度出發,作出實施“千萬工程”的重大決策,在實踐中推動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為鄉村全面振興指明了“人民至上”這一根本價值取向。
“千萬工程”的目標定位表明,必須將鄉村現代化作為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大力實施“千萬工程”,其目標就是堅持走鄉村現代化道路,努力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
“千萬工程”的實踐過程揭示,必須以整體的和自洽的政策體系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是一種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必須能夠協同進化、自成一體。從浙江和全國其他地區的實踐過程看,“千萬工程”注重保障和強化鄉村的農業生產功能,堅守糧食生產生命線。在此基礎上,“千萬工程”圍繞鄉村再價值化這一核心議題,對鄉村振興的四大基本問題——“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轉”“錢從哪里生”“業從哪里尋”進行一攬子的制度安排,形成一個整體推進的、內部自洽的政策體系。在整體推進的政策體系的持續作用下,城鄉居民基本權利均一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逐步成為現實,鄉村以一種不同于城市的發展模式、生活節奏、自然風貌和人文環境,構造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留住原有的鄉村常住人口并吸引大量來自城鎮的新的鄉村居民,城鄉之間“有差別但無差距”的理想景象正在顯現。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關鍵在黨。“千萬工程”在浙江乃至全國的成功實施,根本原因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擘畫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從啟動之初“千萬工程”就被確定為“書記工程”,明確由“五級書記”共抓共管,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職能部門實施、多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和落實機制。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必須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原則不動搖,不斷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切實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建設農業強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作者:王道勇,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