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外企業的發展,凡是創新比較好,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凡是墨守成規、不能創新,就會遭受重大損失甚至滅亡。無論哪種類型的企業,要想獲得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就在于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創新。
一、創新的基本前提是不斷學習、積累知識
成就任何事業都需要豐富的知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是持續不斷地進行學習,積累各種知識,為隨時進行創新準備條件。
海爾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1984年虧損147萬元,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海爾全球營業額2020年已經超過3000億元,成為世界家電引領者。隨著時代的發展,海爾通過不斷創新,創造出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企業發展模式等,成為世界企業管理的經典教學案例。海爾成功的經驗就是不斷學習、引進人才、開拓創新。為了加強員工的學習,1999年創建海爾大學,這是海爾人的學習平臺,以實現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
日本的松下提倡“產銷結合”“關愛職工”、企業與員工“共存共榮”,1934年創辦員工培育學校,實行社內留學和海外留學制度等,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創造了日本企業的輝煌,這和松下幸之助帶領全體員工不斷學習、鉆研技術、創新發展是分不開的。
毛澤東曾經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兩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只有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新的條件下不斷創新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進入新境界。
二、創新的決定性條件是培養創新思維
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不代表能夠自動實現創新,必須加上創新思維才能實現創新的行動。創新思維不會自動產生,需要平時的培養和訓練,才能逐步養成創新思維。
海爾集團為了保持創新發展和技術進步,于1998年成立海爾中央研究院,集中高端科技人才,聯合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先進科技企業進行科技研發和創新,保持儲備3—10年的超前技術,確保海爾在全球大型家電行業的領導者地位。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著名的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創新思維的民族,千百年來,雖然遭受不公正的驅趕、迫害甚至屠殺,但是猶太民族始終保持不斷創新、不斷前行。猶太民族雖然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0.25%,卻獲得了22%的諾貝爾獎,在881個諾貝爾獎得主中,至少有196個是猶太人。沒有創新思維是不可能做到的,僅憑這一點,猶太民族就獲得了世界人民的贊許。培養創新思維,除了在學習中思考、在實踐中探索之外,別無他途。
江澤民同志說:“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就沒有人類的未來。”
恩格斯曾經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通過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培養理論思維,通過理論思維產生創新思維。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創新,在中國大地上不斷創新理論,與時俱進地用時代的創新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三、創新的有效實現途徑是理論聯系實際、創造性發揮
創新不會從天而降,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創新思維,還要具備有效的實現途徑才能真正把創新變成現實。創新的有效實現途徑是理論聯系實際、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創造性地發揮。
到2020年,海爾已經申請全球專利超過6萬項,其中發明專利3.8萬項,牢牢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由海爾主持制定的國際標準有十多項、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約200項。上世紀80年代,當許多企業忙于規模擴張而輕視質量時,海爾卻高度重視質量,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海爾倡導“市場不變的法則是永遠在變”“創造感動”“市場的難題就是我們創新的課題”,始終保持創新發展、全員創新創造。
在科層制管理體制下,很多企業在領導人更替之后就出現周期性興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于2005年提出“人單合一”雙贏模式,通過創新驅動實現員工、企業、客戶的多方共贏,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員工、企業、客戶的網絡化,每個員工都可以獨立運作、實現盈利、集聚成為一個發展中心。這一模式成為世界各大企業爭相學習的范例。
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把理論緊密聯系本單位、本民族、本國家的實際,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現實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樣的創新才能產生深遠影響和長遠意義。善于創新的民族就能很好地生存和發展,不善于創新、無視世界發展的重大變化和科技進步,自身不思進取就一定會遭受挫折和失敗。猶太民族一直善于思考和創新,因此猶太人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中國的大清朝目空一切,無視世界科技發展變化,不向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學習,不愿突破陳規,不懂創新,結果被西方列強入侵,國家主權遭到重大破壞,“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這才有了后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探索國家的出路。
創新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發展的動力,創新具有永恒的魅力,創新永不過時。
(作者系南京大學博士,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副教授)
參考文獻:[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07-15。
[2]趙凡禹:《松下幸之助全傳》,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3]胡泳、郝亞洲:《海爾智慧》,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版。
基金項目:
重慶市教委重大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團隊,渝教宣發[2018]3號文;重慶工業職院校級骨干人才項目“構建高校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研究”,項目編號: GZY2020-GGRC-06;重慶工業職院橫向課題: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編號:HX-2021-009。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