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受邀參加第五屆《清華管理評論》管理創新高峰論壇暨《清華管理評論》創刊10周年慶典,并作主題為“共同富裕下的共享企業建設”的精彩演講。
宋志平主要從“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共享”“共享企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石”“共享機制是共享企業的活力”三個方面對“共同富裕下的共享企業建設”這一主題進行了高屋建瓴的詮釋,既具有理論高度,又具有現實意義,對企業如何在共同富裕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在共享機制下發揮企業活力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
他表示,從共同富裕的一個現實要求——希望打造成“橄欖型”的社會結構來看,我們也需要讓人力資本參與財富分配。
瑞士信貸發布的《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底,全球最富有的10%的人群擁有全球82%的財富,其中最富有的1%的人群擁有45%的財富,而處于全球財富底層的50%的人群擁有財富占比不足1%。宋志平指出,處于全球財富金字塔頂尖的這1%的人口,他們的財富主要是以資本來創造的。而50%的這些低收入的人群,他們基本上沒有資本收入,這就是今天的現狀。
宋志平認為,今天如果要創造一個共享社會的話,很重要的就是要把人力資本放進來參與分配,否則并不容易做到。人力資本成了非常重要的資本,這就是關于共享大的邏輯。
以前我們搞的“勞動、分配、人事”三項制度改革,也是圍繞著這個核心而進行的,當然今天看,我們還在做,說明這不容易。但是除了這三項制度改革之外,今天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中長期的激勵機制,就是在企業里邊,我們要有中長期的激勵計劃激發員工積極性和企業活力,比如說科技分紅、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超額利潤分紅權、跟投等等。這些是今天我們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里,圍繞著把市場機制引入到企業里來所進行的工作,這個工作是非常之有效的。在企業的機制里邊,我想給大家講幾個例子。
華為是大家都熟知的企業。華為發展很快,而且自主創新也很好。這個企業究竟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呢?我覺得基于兩點,第一點是企業家精神,有任正非這樣的一個帶頭人。第二點是華為經常講的“財散人聚”的機制,它是一個全員持股,任正非只持不到1%的股。2018年的時候,我曾經與任正非深談過一次,談到華為的機制問題。在華為,任正非常講分好錢,就能夠掙更多的錢,把利益要分好。華為這家企業發展得很好,而且眾志成城,除了有任正非這樣一個企業家之外,還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好的機制,機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地方國企里也有很好的例子,那就是煙臺的萬華。這家企業過去是做人造革的一家小企業,這些年快速發展起來。2018年6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視察了
萬華,在萬華講了一段話,高屋建瓴,非常精辟,總書記說:“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萬華這家企業,今年上半年做到了135億元的凈利潤,估算下來,全年約有800多億元的收入,號稱中國的“巴斯夫”。它如何從一個小的人造革企業,發展成為中國的“巴斯夫”呢?我問過萬華的董事長廖增太。他說,其實就是因為機制。它有兩個機制,其中一個是科技分紅,技術人員創造了財富,提15%獎勵給這些技術人員,而且一分5年,這個是很有力度的。另一個是員工持股,其中員工持股20%,煙臺國資委持21.6%,其他是散戶。所以,萬華技術創新做得非常好,萬華有個研發大樓,這個大樓經常是通宵達旦,燈火輝煌。很多化工產業的新產品,萬華都能夠做得出來,而且產品附加值也比較高。所以,它的效益非常好。
中央企業做得好的代表企業是海康威視,它過去是一個研究所,18年前搬到了杭州,杭州市場經濟比較發達,那個時候就推行了15%的員工持股。后來公司上了市,上市之后又做了四期的限制性股票,分給這些骨干和員工,同時在創新業務里推行了跟投。也就是說,這家企業一路上的機制非常的好。海康威視每年有100多億元的利潤,市值也有3000億元左右。
列舉這些例子想說明什么呢?實際上我們在做企業的過程中,如果有一個正確合理的機制,企業能快速發展,金融資本的所有者可以獲得很好的回報,同時,公司的管理層、骨干和員工,大家也能夠分享企業的財富。像這樣的一種機制,就可以打造共享企業。
有時候,所有者可能會有一種誤會,如果將企業利益分享給這些員工,會不會把自己的錢分給他們呢?其實不然,因為共享企業有好的社會環境,獲得社會支持,有很好的員工的積極性,那么企業的創新能力、競爭力和效益就會更好。我們發現,在中國好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機制好的企業。中國民營企業非常之多,民營企業有機制這種天然的基因,但不見得每一個民營企業都有好的機制,這還取決于所有者的開明程度和設置的機制是否科學。是否建立一種科學有效的機制,這非常重要。
這么多年我的經驗是,做好企業關鍵是機制,有機制,做企業不需要神仙,沒有機制,有神仙也做不好企業。沒有機制,光號召大家是不行的,長期來看,企業要做好,靠的是“精神+機制”,企業里邊既得有精神文化,又得有機制有物質激勵,這是根上的事。大家到企業來工作,是有一定物質需求的。我們到底怎么分餅,怎么把餅做大,大家也一直在議論這樣的問題。分餅是一個機制,有一個好的機制,餅就會做大,做大餅之后,每一個分餅的,包括所有者,包括員工,分得的份額又會更大,這就是我們根上的邏輯。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關于共享企業的一些基本想法。我也希望我們的企業家能夠有情懷,在這個時刻大家要處理好多贏和共贏的問題,不光是說考慮到自己那一塊,也要考慮到社會,也要考慮到廣大的員工。其實調過頭來看,共享對我們每一個企業家、每一個所有者來講,都會更好。這就是我們講的,企業的目的是讓社會更美好。
(來源: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