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提升北京全球競爭力和城市承載力的重要引擎,重點要處理好“都”與“城”的關系,以“都”為統領,以“城”為保障,最終實現互利融合、共同提升。下面通過一些實例來講解北京市城市更新發展路徑中的實踐。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豐臺區的功能定位是“首都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的重要保障區,首都商務新區,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的融合發展區,高水平對外綜合交通樞紐,歷史文化和綠色生態引領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區”。豐臺區發展的四大重點區域是南中軸地區、麗澤金融商務區、中關村豐臺園區、河西地區。
2018年7月,中國共產黨北京市豐臺區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提出,“在南三環以南、南四環以北、馬家堡東路以東、光彩路以西、南中軸兩側7.6平方公里范圍內,規劃建設首都商務新區”。規劃建設首都商務新區,在北京市城市更新和北京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環節。
大紅門地區商圈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是當時我國北方地區最大,也是北京同類市場中業態最集中、體量最大的服裝紡織品集散地,聚集了45家區域性批發市場,總建筑面積約169萬平方米,商戶數3.3萬多個,直接從業人員9.8萬余人。交易總量約占北京地區服裝交易總量的70%,地區日均人流量超過10萬人,日均貨物吞吐量超過2000噸。人流、物流、車流密集,“大城市病”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京華大地各行業各領域認識在統一、行動在加快、變革在孕育——減量+提質,發展動能更澎湃;減量+增綠,城市環境更宜居;減量+更新,空間格局更和諧。
大紅門地區的改變,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個縮影。唯有持續處理好“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的辯證關系,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才能從本質上實現北京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朝陽區在城市更新中創新出獨特的“勁松模式”。2018年,勁松北社區引入社會機構,利用社會資本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在試點的兩年半時間里,老小區的變化讓人驚嘆,成熟的“勁松模式”改造經驗承載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幸福。2021年,勁松街道上線“勁松模式2.0”,以復刻“勁松模式”的形式在勁松北社區未改造區域,繼續推進綜合改造項目。
2023年2月4日,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石景山首鋼園區積極推動冬奧遺產賽后利用,把冬奧資源轉化成推進產業復興、活力復興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感言,“雙奧城,這是獨一份。首鋼大跳臺是綠色轉型,鋼鐵產業轉型變成了體育產業”。
隨著《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首都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規劃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黨中央、國務院的批復共11條,是未來核心區的總綱領、總指南。核心區控規文本共五章76條,是核心區發展、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與具體要求。
我們知道,《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了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其中“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區。首都功能核心區將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北京篇章作出示范。未來,我們要將這“一核”建設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為了建設好“一核”,我們要嚴格落實“雙控四降”,讓核心區逐步“靜”下來,創造一流人居環境。我們的目標是,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70萬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萬人左右,地上建筑規模控制在1.19億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穩定在1.1億平方米左右。
非首都功能謀減量,高質量發展聚增量。在北京市西直門外南路,昔日的動物園批發市場完成疏解閉市,騰退的3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成為代表北京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和首都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的“金科新區”。按照規劃,到2025年,這里將成為全國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示范高地;到2035年,將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制度標準策源地與創新人才首選地。
步入新時代,王府井是首都商業發展的對外展示窗口,也是飽含歷史底蘊和人民情感的城市發展里程碑,肩負著艱巨的城市任務、深刻的發展使命和更加殷切的人民期待。《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對王府井提出了“高品質、綜合化發展,突出文化特征與地方特色”要求;《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 年—2035 年)》提出王府井地區應成為“展示新時代首都改革開放成果的窗口”。
現在,王府井步行街已經從原來的548米延長到892米,一直向北延伸到燈市口大街;大街周邊10余條胡同實現不停車,建成慢行安寧街區;在校尉胡同和王府西街,以往雜亂的邊角地變身口袋公園。如今的王府井已經從一條商業街擴展為一個商業街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23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強抓機遇、應挑戰、化危機、育先機的能力,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2017年4月1日,新華通訊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時指出,“站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紀的眼光。規劃、建設、管理都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推動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對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實城市戰略定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經濟結構,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根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北京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