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圍繞《濟南市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十條措施》相關情況進行發布解讀。
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工作,作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的關鍵舉措,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有效解決政策難點、執行堵點、監管盲點、服務痛點,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邁出堅實步伐,榮獲“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營商環境評價中列第9名,取得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歷史性突破。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濟南作為省會城市,作為黃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省會經濟圈的龍頭城市,不能僅僅把目光局限在省內,僅僅和自己以前相比,必須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以更高要求、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聚勢賦能。為此,濟南市委改革辦會同市政府辦公廳、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等部門,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圍繞提升居民、企業和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研究制定了《濟南市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十條措施》。在文件制定過程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堅持對標一流再破冰。當前,營商環境已經成為區域競爭的核心點、比拼的關鍵點、搶奪的制高點,各地大招頻出、硬招不斷,不少地方的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已經升級到3.0、4.0版本。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視營商環境建設,決定今年在全省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突破行動”,提出“全省營商環境整體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要求。近年來,濟南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與廣大市民和企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首要的是加大思想的“破冰”力度,樹立主動對標一流的標桿意識,切實拿出含金量更高的改革舉措。
為此,濟南按照“大膽突破、集成創新、領先領跑”的工作思路,主動對標上海、深圳、南京、成都等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結合濟南實際推出了十條改革舉措。這十條舉措,體現了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精神。像推進涉企服務、居民服務、人才服務“一口辦理”,表面上是部門間的職責調整和流程再造,但背后體現的是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的重大變革。像在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實施“新區特辦”機制,表面上是放手放權、提升行政效率,但背后是整個起步區運行體制機制的重構,等等。
《十條措施》在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框架下,聚焦當前企業和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為關注的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從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提升投資吸引力、優化監管與服務等維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
第1條,推進涉企服務“一口辦理”,主要是聚焦解決惠企政策兌現難、多頭跑問題,整合全市惠企政策資源和各部門涉企服務職能,打造“三庫一平臺”,即市場主體庫、惠企政策庫、政府資源庫和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真正實現涉企服務“一口辦理”和惠企政策“免審即享”。
第2條,推行企業“休眠”保護制度,主要是聚焦保護市場主體、增強內生活力,允許企業“休眠”保護,幫助企業度過短期經營困難提供緩沖機會,讓企業“蘇醒”后更有活力。
第3條,推進高頻服務事項“三跨聯辦”,主要是聚焦融入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通過各審批服務系統互聯互通、深度對接,推動黃河流域城市群聯動協同發展。
第4條,全面推行“無差別全科受理”,主要是聚焦解決群眾辦事多次跑、來回跑等問題,優化政務服務大廳窗口設置和功能,實現無差別辦理所有審批事項,升級幫辦代辦服務,切實提升群眾辦事效率和服務的獲得感。
第5條,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集成審批”,主要是聚焦解決工程項目審批量大、程序復雜等問題,提高工程項目審批、驗收等全周期管理質效。
第6條,打造家門口全天候“便民驛站”,主要是聚焦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加強群眾家門口的辦事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
第7條,全面推進人才服務“一站式、一鍵式”辦理,主要是聚焦提升人才服務質量,通過大數據等網絡技術實現人才政策的“精準推送”“一鍵直達”“全面覆蓋”,推動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第8條,在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實施“新區特辦”機制,主要是聚焦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體制機制創新,為起步區下放經濟管理權限,推進商事登記“即時辦”、高頻事項“智慧辦”、工程項目“承諾辦”等創新舉措,破除一些原有營商環境的“硬”約束。
第9條,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主要是聚焦深入了解企業、行業、產業發展情況和實際問題,加大紓困惠企力度,搭建政企直接溝通交流平臺,營造互動頻繁、聯系緊密的“親清政商”關系。
第10條,全面建立營商環境“把脈會診”機制,主要是圍繞暢通多元化訴求受理渠道,通過建立企業、市民對政府的訴求反饋機制和后續處置機制,促進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