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不斷對外開放,吸引了不少外資機構來華展業興業,作為國內證券行業的新力量——外資券商正加速在華布局、拓展業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內資券商跨境業務發展也不斷提速,存量規模已超萬億元。
外資券商持續補全業務資質
3月1日晚間,上海證監局核準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變更業務范圍,一是增加證券投資咨詢業務;二是將“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的自營”變更為“證券自營”。同時,上海證監局也表示,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應當為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業務依法配備有關人員、業務設施、信息系統和經營場所。
同日,證監會也對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融資融券業務資格事項提出反饋意見,一是需要補充說明公司2023年經營業績,包括各項業務收入、利潤情況,就公司是否符合“現有業務經營管理狀況良好”進行論證。二是需要補充說明公司QDIE產品的投資標的、業績及風險情況及上述資質獲批情況。
2月9日,證監會對花旗環球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設立獨資證券公司花旗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申請文件提出反饋意見,涉及六項內容,包括財務狀況、信用評級及展望以及更新近三年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的國際排名情況等。
目前,國內外資控股券商共有9家,并且隊伍還在持續擴充。渣打證券計劃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展業,還有18家擁有外資背景的券商正在排隊申請設立。
中信建投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然表示:“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我國持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力度,在銀行、保險、券商、公募基金等眾多行業和相關領域逐漸放寬外資機構市場準入要求,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以合資公司和獨資公司等多種形式參與我國金融市場,為相關行業帶來了更加多元的產品服務和經營理念。”
外資參控股券商在華展業持續完善業務體系,補全業務資質,進一步增強自身競爭力。近日,深圳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深圳證券營業部2024年1月數據》顯示,深圳證券分支機構2024年1月份營業收入排名第一的營業部正是來自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前海營業部,營業收入為4842.27萬元,超越眾多內資券商的“老牌強隊”營業部。
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券商通常擁有先進的技術與豐富的管理經驗,能夠增強市場競爭力,雖然目前規模占比不大,但未來或將一定程度沖擊國內現有券商競爭格局。這也進一步要求內資券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提高核心競爭力。”
內資券商加速跨境業務發展
隨著“引進來”的持續加速,內資券商“走出去”也正奮蹄疾馳。當前,獲得跨境業務試點資格并實際展業的券商共有10家,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國銀河、申萬宏源證券。此外,東方證券具有結售匯(外匯)業務資格并實際展業。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向券商最新下發的《場外業務運行情況通報》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券商開展的跨境業務存量規模突破1萬億元,為10214.09億元(不包括跨境ETF做市業務、結售匯業務)。其中,跨境場外衍生品存量規模達8254.27億元,占比達81%。同時,分層、分化情況同樣適用于跨境業務,跨境業務規模排名前3名的試點券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合計規模占比達72.67%。
3月1日,廣東證監局、深圳證監局分別發布了《證券公司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問答》,明確了券商業務辦理流程,包括內地券商可自主選擇一家港澳券商作為合作券商(試點初期,內地券商僅可選擇一家港澳券商合作,后續擬允許與多家港澳券商合作)等。
對于國內券商從事跨境業務的優勢,楊超告訴記者:“一方面,內資券商在國內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跨境業務拓展能夠滿足國內客戶“出海”投資的多元化需求,這包括日益增長的實體經濟境外融資需求及境內居民財富管理和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在拓寬券商的收入來源的同時能夠提升券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開展跨境業務能夠順應金融機構國際化發展趨勢,有助于分散單一市場風險。內資券商通常享有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助于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實現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
本報記者 周尚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