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在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推動高水平創新、形成高質量高價值的知識產權,是推進技術貿易健康發展的關鍵。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營造具有活力的創新生態。
4月20日,在第2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中企視訊《知新大講堂》第十六期線上開播。上海市開發區協會特聘講師、上海市專利試點示范項目驗收評審專家萬玫做客直播間,長三角知識產權發展聯盟秘書長郭國中擔任主持人,從產業園區的角度出發,解讀知識產權運營的內涵與重點工作。
知識產權是鏈接科創生態要素的“開鎖鑰匙” “如果把產業比作咖啡,知識產權就是咖啡伴侶,二者融合才能攪拌成一杯更好喝的咖啡。”萬玫表示,知識產權一頭連接著市場,一頭連接著創新,是產業健康發展的核心支撐。科技園區作為促進知識創造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格外重視對知識產權的孵化與保護。與律所等機構不同的是,科技園區主要通過匯集要素、融合產業、聚焦重點和裂變生態,形成適合科技創新、持續科技創新的“熱帶雨林”式科創生態。
科創園區所提供的的科創生態要素服務一般包含9個方面,完整覆蓋“政、產、學、研、孵、中、金、媒、協”。萬玫指出,知識產權與以上服務的關系是互惠互進的,將帶動服務鏈條更好、更快地轉動。因此,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紐帶,科技園區需要思考如何在創新生態鏈中融入知識產權,將知識產權與其他服務資源進行整合。
針對園區應該重點做好哪些知識產權服務,萬玫給出了一個金字塔模型:底層是挖掘布局代理的需求,也是體量最大的需求,占比約為65%-70%;往上一層是訴訟需求,需要依托專業的律所,占比約為15%-20%;再往上是運營交易和導航檢索分析需求,約占5%-10%;頂層是企業戰略咨詢需求,約占5%。這一模型涵蓋了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四大環節,可供科技園區參考與借鑒。
作為上海市唯一的國家知識產權“雙示范園區”,漕河涇開發區建設了知識產權園區基地和服務平臺,支撐全生命周期科創服務體系,不斷發揮“溢出效應”。園區通過開展質押融資、上市企業輔導、知識產權證券化、高價值專利培育等方面的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為進一步打通知識產權的“供”與“需”,園區以線上+線下的模式,開展信息發布、對接活動舉辦與點對點調研,協助企業實現供需精準銜接。
“目前,很多企業將知識產權當做‘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潤中心’,部分知識產權工作由法務甚至是行政部門兼任。“萬玫強調,知識產權實際上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科創需求,是企業的剛需。對于科技型企業來說,首先要明確定位,認清自身處于入門、防范風險、專利增值還是專利壟斷的階段。然后,再根據知識產權管理的階梯,分步驟制定未來的發展戰略。萬玫強調,科技企業只有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內動力”和社會各界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外動力”雙向作用下,才具有更強生存能力和競爭力。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助“知產”變“資產” 作為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路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越來越獲得企業的青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
萬玫以“延中”商標為例,解讀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優勢。“延中飲料以知識產權質押獲得5000萬元貸款,這是上海歷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金額最高、放貸金額最高、純商標質押融資金額最高的一單。從商標評估到放貸僅用了25天時間,不僅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融資效率,也降低了融資成本。”萬玫說道。
目前,在上海市級專利試點示范項目中,知識產權金融的占比分數最高。市知識產權局將對認定的試點示范單位開展項目分別給與總額不超過40萬元和60萬元的資金支持,其中專利試點企業發明授權專利要求達到5項,示范企業要求達到10項。上海各區也制定了相關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例如徐匯、松江、青浦等地區都可按貸款基準利率給予企業50%的利息資助。萬玫提醒,企業必須在貸款合同結清之后,才能申報相應的補助政策。
為更好地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漕河涇開發區建立了“科技園區+銀行+企業知識產權擔保+評估(擔保)機構+政策”模式。通過搭建融資平臺,對需求企業進行遴選,并組織銀行、評估機構等對接。萬玫指出,目前的質押融資以發明專利為主,推薦企業做一些商標質押融資,獲批的可能性會相對高一些。
“知識產權運營是一套系統工程,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市場、懂管理。”萬玫表示,企業申請專利的最初目的可能是為了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或是獲得政府的相關自主資助。但實際上,通過IP市場化運營獲取經濟利益,才是知識產權由“紙”變成“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