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辦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48期),本期研討會聚焦“積極財政政策下的財政空間”。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CMF)主要成員秦聰代表課題組發布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報告對可持續的積極財政政策做出定義,從財政空間的角度度量積極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問題。怎樣用好財政空間,使得財政可持續呢?秦聰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視角提出了系統的政策建議。短期來看,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對地方債務問題和減稅降費問題,要考慮如何做好“控支”問題,對于財政空間的謀劃同樣適用。所以,當前應該在保障底線基建發力和聚焦短板的思路下,首先做好“控支”問題。
報告建議,盤貨存量的財政資金,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先把存量資金進行盤活,同時,加大對于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加大追繳以往年度未及時入庫的存量資金,堅決清理違規的財政專戶的資金。加快轉移支付撥付,保障地方支出能力。在轉移支付撥付過程中,還存在一部分的時滯性,這部分時滯性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切實發力,避免時滯性過長,影響地方財政支出能力。
中長期來看,要理順兩個關系,完善兩個體系。
兩個關系一個是指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另一個關系是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之間的關系。
兩個體系一個是完善預算管理的體系,特別要注重制定五年期的滾動的赤字管理目標,在五年期之內把滾動的平均的赤字率降到3%以下,那就是一個好的預算管理體系。另一個體系是完善政府債務管理體系,著手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如果編制好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由地方政府資產先償還債務,這樣有利于夯實地方政府債務責任。
報告強調:要加強政策之間的協調性。當前,確實是要以財政政策為主,邊際寬松的貨幣政策為輔,這比較合理。不管是從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來看,還是從財政貨幣政策當前調節的效率來看都是合理的選擇。當以財政政策為主的時候,貨幣政策要預防財政政策帶給它的兩個沖擊,一是準財政可能導致貨幣的擴張,二是短期內可能會導致通脹和金融風險的積累。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