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綜合科學素養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決定性因素,是實現科技強國夢的未來希望。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其中一個關鍵變量。只有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營造崇尚科學、敢于創新的氛圍,我們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才會有后發力量。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雷元江提出《關于加強科技館建設提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的提案》。
雷元江指出,“十三五”期間,全國達標科技館新增169座,總數達345座,服務公眾超過2.4億人次,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公平普惠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應當看到,科技館建設和工作中,特別是在引導青少年提升科學文化素質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科技館總數少,特別是中心城市很少;二是科技館在引導青少年形成熱愛科學的社會氛圍上作用發揮還不夠;三是一些中小科技館由于經費有限,缺乏優質展品和服務能力。
如何加強科技館建設,更好地發揮科技館作用?雷元江從五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及解決方案。
加強中小城市科技館建設,提升科學普及的覆蓋范圍。建議“十四五”期間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地級市科技館建設支持力度,以及分類推進縣級城市科技館建設。
充分發揮科技館科普作用,助力“雙減”政策有效落地。由教育部門牽頭發文將中小學生到科技館參加科普教育納入年度教學安排,組織轄區內中小學分批次走進科技館開展實踐活動,改變由科技館單獨對接聯系學校的科普方式。
借助市場合作鼓勵企業參展,豐富場館展品提升人氣活力。探索“科普+企業”的科技館展品策劃模式,建議在科技館臨時展館內,開辟部分專區展示宣傳重點產業、優秀科技型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讓市場最前沿科技創新成果與科技館已有科技創新成果互為補充,使科普更加接地氣、貼近生活。
廣泛發動高校大學生力量,壯大科普志愿服務隊伍。建議重點組織理工科學生到科技館進行志愿服務,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濃厚氛圍。
加大流動科技館宣傳力度,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建議進一步發揮流動科技館在科普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交通不便、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偏遠地區,多開展流動科技館基層科普活動,為廣大農村青少年提供學習科普知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