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人類社會前進發展的規律遵循。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但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世界經濟發展方向沒有變,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向世界宣示中國高水平開放的理念、主張和舉措。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彰顯中國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彰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彰顯中國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大國擔當。
今年恰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融入世界的中國經濟插上了飛得更高更遠的翅膀。入世以來,中國認真履行承諾,不斷擴大市場開放,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是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培育競爭新優勢,拓展外貿發展空間;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完善對外投資體制,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入世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國內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2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20年,是中國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的20年,是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20年,是中國主動擔責、造福世界的20年,是中國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的20年。20年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互動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發展規律。“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進博會皆是開放的中國給世界帶來的公共產品。
中國不僅關注自身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致力于造福各國人民。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為世界人民謀大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中國一直以海納百川的胸襟為各國搭臺。進博會連續舉辦四屆,交出了穩步增長的成績單,實現了“越辦越好”的承諾,成為中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動力,更是中國推進經濟全球化的華美樂章。今年,進博會展覽規模更大,總展覽面積超過上屆,新展品新技術、新版塊新亮點、新潮流新體驗紛紛亮相,燃爆進博會“新”的永恒主題和無限魅力。進博會已成為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平臺,凸顯出中國堅持不斷擴大開放的決心、主動與世界經濟高頻良性互動的實際行動,開創了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經濟良性互動新模式,促進了多元文化、多樣文明的深層交流。
回望歷史,不管遇到什么風險、什么災難、什么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誠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疊加,全球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日趨嚴重,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受到嚴重沖擊。然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方向是不可逆轉的,各國不斷開放通融、團結合作是歷史潮流、大勢所趨。
中國始終順應歷史發展,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堅持合作共贏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攜手而不是揮拳,協商而不是謾罵,推動全球經濟向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發展。各國應該同舟共濟、各盡其責,在開放中求發展,在合作中促共贏,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支持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包容性發展,支持發展中成員合法權益,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國際規則制定的主渠道地位,深化雙邊、多邊、區域合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承諾,中國將堅定不移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中國將堅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場機遇;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中國將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共同利益。這是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注重開放創新,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宣言書和責任狀。
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將以開放、包容、合作的姿態積極作為,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攜手世界各國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作者:房世剛,系山東大學世界政黨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