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7月3日電 題:從鹽堿荒灘到開放窗口——天津濱海新區打造多層次開發開放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毛振華、梁姊
天津市7月2日召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會,濱海新區作為天津市乃至全國開發開放的前沿,其支撐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明確。從改革開放初期在這里寫下“開發區大有希望”,到如今在濱海新區這片沃土上,改革引領、乘勢聚能,開放層次和水平持續提升,對外開放新高地輪廓日益清晰。
培育外企扎根沃土
不久前,丹麥生物制藥公司諾和諾德宣布,將在位于濱海新區的全球戰略生產基地增資約40億元人民幣,用于無菌制劑擴建項目。諾和諾德此次大規模增資,距離上次僅過去一年有余。
對外開放程度怎么樣,外企是風向標。今年以來,外企投資濱海新區捷報頻傳:瑪氏天津寵物食品工廠投產、格拉默內飾天津生產基地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天津波音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三期擴建項目投入使用……
作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門戶,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濱海新區就是外企投資興業的熱土。摩托羅拉、三星、雅馬哈等一批外資企業落地生根,帶動區域經濟增長。今天,濱海新區通過政策支持疊加一流營商環境,繼續為外企厚植生長的土壤。
一組數據證明了外資為濱海新區投下“信任票”:截至目前,濱海新區累計吸引外資企業約1.9萬家。2023年,濱海新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0.76億美元,同比增長0.6%。
隨著我國正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這里,越來越多外企正通過轉型升級,邁上發展新路。走進奧的斯在天津經開區打造的數字化工廠,一條“未來產線”串聯起所有設備,實現了信息化及自動化生產。“在這里,平均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臺電梯所需的板材加工。”奧的斯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工業工程部部長王耀東說。
就無菌擴建項目,諾和諾德全球企業副總裁兼天津生產廠總裁安諾生表示,該項目采用了全球領先的隔離器技術。“項目計劃2027年建成,滿足未來中國市場對創新藥品的需求。”
擴大對外交往門戶
繼1月天津港與南美洲直航的首條“車厘子快線”正式開通后,今年6月,由海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進口,來自馬來西亞的60噸新鮮鳳梨也順利抵達天津口岸,將“夏日限定甜蜜”第一時間送上百姓餐桌。
作為服務京津冀的“城市冰箱”,東疆綜合保稅區持續拓展水果進口業務,吸引了首衡集團、海馬生物等一批重點企業落戶。
對外開發開放,港口是重要門戶。坐擁天津港這一我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國際樞紐港的“硬核優勢”,近年來,濱海新區以港為窗,透視世界產業變革趨勢,深度融入服務國家戰略。
天津港集團總裁焦廣軍介紹,今年5月,天津港陸續開通了天津港至南美東、美東、中美洲直航航線。目前,天津港集裝箱航線總數達到147條。
除了將貨物“引進來”,作為天津自貿試驗區承載地,濱海新區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吸引更多外向型企業和跨國公司落地發展。
發布自《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實施以來國內首份自貿區數據出境管理負面清單、完成全國首票跨關區“保稅租賃+保稅展示交易”業務……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天津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累計實施615項制度創新措施,其中42項全國推廣。
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去年8月,坐落在濱海新區的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宣布,實現從二氧化碳到糖的精準全合成,人工合成糖邁出關鍵一步。這背后離不開改革的激勵。
濱海新區將“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作為改革主方向和突破點,制定股權分享、知識產權折價、職稱評定等激勵政策,樹立“以業績論英雄”鮮明導向,調動了一線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開發開放離不開改革護航。多年來,濱海新區堅持向改革要活力、要動力,以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助力高水平開發開放。
早在2014年5月,濱海新區組建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將原本分散在18個單位的216項審批職責歸至一個部門,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創新“一套材料辦審批”、深化“拿地即開工”……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黨組書記、主任李長洪說:“審批便利化舉措不止步,改革永遠在路上。”
為給開發開放營造寬松的“軟環境”,從2018年起,濱海新區逐年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去年8月,最新版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從市場準入到知識產權保護再到企業用水用電,清單上寫得明明白白。
濱海新區下轄5個功能區,其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是全國首批保稅區,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是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世界上首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五馬拓荒、齊頭并進,多層次改革引領全方位開發開放格局優勢盡顯。
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單澤峰說,新區通過實施經營主體、營商環境、要素配置等重大改革,加快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改革新高地、開放平臺升級版、合作交流升級版,高效能推動工作落地,“施工圖”正逐步變成“實景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