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除了受薪資待遇影響,還與企業文化成正相關。有專家建議——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陶穩
閱讀提示
隨著大量年輕人涌入就業市場,他們對職業和文化的需求與以往有所不同。在他們心目中,一家企業是否有吸引力,除了薪資待遇水平,還與企業“磁場”是否相合有關。尊重、平等、公正、注重個人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等,正成為影響年輕人判定“好單位”的重要因素。
“新增10天‘不開心假’,如果員工不開心,不想上班,是可以請假的”“今年將安排全員出國游”……一段時間以來,河南許昌胖東來商貿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頻頻沖上熱搜。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企業都應該向胖東來學習,讓員工有歸屬感。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年輕人源源不斷地進入就業市場,職場人對職業的需求和價值觀發生顯著變化。一些年輕人表示,在一家企業待的時間長短,除了受薪資待遇水平影響,還與企業“磁場”是否相合有關。尊重、平等、公正、注重個人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等觀念,成為影響年輕人工作熱情和忠誠度的重要因素。
文化愿景與實際體驗的差異招致不滿
28歲的王坤在北京某軟件科技公司工作兩年多后,近期打算辭職,原因是“不適合公司的企業文化”。王坤所在的團隊并非公司核心業務部門,平時工作不算忙,基本是朝九晚六。但是,去年下半年,公司更換主要管理者后,部門加班情況逐漸增多,“每周固定加班一天,還經常熬到晚上9點才下班。”
“其實,很多崗位并不需要加班,只是由于績效考核與工作時長掛鉤,為了不拖部門后腿,團隊領導只能要求我們多加班。”在王坤看來,公司陷入了無意義的“內卷”。此外,他對企業的文化也產生了懷疑:“管理規定中明確表示,不提倡加班,特殊情況需要加班的要經過審批。企業文化條文中也提倡快樂工作、幸福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友浪認為,良性的企業文化不僅能塑造企業的獨特身份,還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忠誠度,以及內部凝聚力,提高團隊協作和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企業文化字面上強調尊重員工權益,實際鼓勵員工多加班多‘內卷’,可能會增加一些員工的心理壓力和不滿,進而導致離職現象增多。”
與父輩相比,年輕人對工作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們更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對工作的附加要求更高,也更重視平等和公正。“企業宣稱的文化與實際工作體驗之間的差異,可能會讓一些年輕員工感到被欺騙或誤導。”張友浪說,連續的加班和競爭壓力也可能導致職業倦怠,減少年輕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
在互聯網行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李冉告訴記者,一些企業制定的文化愿景是為了吸引人才和滿足社會期待,實際的工作氛圍會受到市場競爭壓力或管理理念的影響。
鼓勵而非強制要求參與集體活動
除了過度加班,過度開會、休息日團建、形式主義、倡導狼性競爭等不良企業文化,一直以來也飽受詬病。在一家中小企業擔任財務工作的楊艷表示,工作日她每天要開3個會,分別是早會、午會和晚會。“這還只是每天的例會,中間一旦有大事小情,主管也會把大家叫到一起。”
“明明只有幾句話,可以一對一,或者通過公司交流群傳達,非要開會說,占用所有人的時間。”楊艷直言,由于頻繁開會,她經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日常工作。更讓她無奈的是,工作間隙,員工還經常被要求參加一些互動游戲或唱歌,甚至集體朗誦企業文化。
關于過度開會,李冉認為,年輕人受互聯網技術影響深刻,也更擅長通過社交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進行溝通交流,但是很多傳統企業在溝通方式上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仍以開會為主要溝通方式。“從某種程度看,會議確實可以促進團隊成員間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有助于協調工作和解決問題。但是,過于頻繁的會議不僅影響員工完成日常工作的效率,也會給年輕員工帶來額外的壓力和疲勞,影響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
“此外,參與互動游戲或唱歌等,能有效增加同事間的了解和信任,緩解工作壓力。但是,對一些風格獨立的年輕員工來說,可能增加社交壓力,造成不適感和排斥感。”因此,李冉建議,企業應鼓勵而非強制性要求員工參與集體活動,還可以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以滿足不同員工的興趣和需求,充分尊重個人選擇。
年輕員工也需具備職業責任感
對年輕人來說,怎樣的企業文化才具有吸引力?張友浪認為,要開拓一方營養創新種子的文化土壤。具體講為,或許應具備以下特征:尊重與公平,確保每位員工都得到公正對待和平等的機會;開放與包容,尊重并充分發揮員工多樣性帶來的不同觀點和創新;溝通與透明,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確保決策的透明度和員工的參與度;支持員工發展與培訓,通過持續教育和職業培訓促進個人成長;實施正面的激勵機制,通過認可和獎勵激發員工的潛能和忠誠。
“企業還要重視人文關懷。”李冉說,為年輕員工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確保其身心健康;在員工面臨個人困難或危機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等。這些不僅能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和忠誠度,還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在浙江一家紡織廠工作的張女士,曾被公司的人文關懷打動。兩年前,她有意要讓留守在河南老家的孩子轉到浙江上學,了解到情況后,公司主動幫助辦理入學手續。“在這樣的企業工作,舒心。”一個小舉動獲得的是員工對公司的信任和認可。
記者采訪了解到,年輕人理想的企業文化應能滿足員工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雙重需求。既能獲得與付出的勞動相匹配的工資水平,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又可以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讓員工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有獲得感和歸屬感。
張友浪表示,胖東來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有益借鑒,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和員工需要,設計吸引人的福利方案。“從企業角度看,也需要年輕員工有職業責任感,確保任務及時完成且符合質量標準,為企業穩定和信譽建設提供支撐。”張友浪進一步說道,年輕員工還應具備團隊合作精神,以及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如此,才能實現個人與企業共同成長進步。
相關稿件